特别聚焦 | 国家产业政策及项目资金申请专题峰会
即将推出(详情见底部)
乡村旅游项目涉及中国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层面的重构。乡村旅游规划不仅仅是旅游设施、旅游业态、旅游产品等旅游要素的简单集合,还涉及乡村产业、空间结构、风土人情等的协调发展与实施。依托十余年乡村旅游规划、策划、运营、管理的专业实践经验,针对乡村旅游主要问题,梳理出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各阶段的实施要点,可为中国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农业地产、产业园区等项目提供全程实施流程指导。
”
1. 检查开发条件并评估开发价值
村庄现有的土地、房屋、产业、自然、人文资源以及区位、经济、社会等基本内外部条件决定了项目发展的核心方向。
农村项目发展状况盘点方向
1. 经济发展基金会
2.土地资源基础
(注:以农业为依托,涉及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展览展销等建设的休闲观光度假村、各类庄园、酒庄、农家乐、各类农业园区,必须依法依规作为建设用地管理,不得作为农用地管理。)
3. 地理位置和交通基础设施
4.泛旅游资源
5. 农业因素
6. 农村基础设施
评估发展价值
通过对上述发展条件中六项基础条件的盘点,可以对乡村项目建设所需的核心条件有一个基本而细致的判断,一个乡村项目是否具备发展价值,也需要根据上述资源条件盘点进行综合判断。
一般而言,衡量一个项目地块是否具备较多的发展优势可以用以下四个基本标准来衡量:
2. 发展目标及进程
制定发展目标
依据资源条件、综合发展条件和发展价值判断,设计合理的总体战略定位,将特色产业发展、旅游融合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乡村社会生活质量提升与升级、乡村文化传承与自信塑造等作为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最大最科学的发展抱负。
乡村项目的六大发展选择
行业驱动
适用乡镇:主要指位于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产业优势村,此类村庄特色产业基础较好,工业化程度较高。
规划要点:根据各村具体特点,依托优势产业,完善相关产业链,强化产业优势,加速产业带动效应。同时,若该区域确实具备打造旅游景点的基础,也可选择引进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产业。
拟建项目:三产融合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等产业化运营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养基地项目,仓储保鲜、产区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生态农业
适用乡镇:主要指自然条件良好,具有传统乡村风光和地方特色,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丰富的乡镇。
规划亮点: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以旅游引领的农业生态示范区,同时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放大经济效益。
可开展项目:生态农场、生态农业产业园项目、生态循环农业项目、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等。
高效农业
适用乡镇:适用于分布在我国农业主产区,主要发展农作物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乡镇。
规划亮点:打造“零废弃”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增加土地产出。
拟引进项目:农业质量品牌提升项目、智慧农业示范区、农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等。
休闲农牧
适用乡镇:位于沿海及淡水渔区、牧区半牧区、农林牧业资源较为丰富地区,以农林牧渔业为主要传统产业的乡镇。
规划亮点:根据养殖要求,因地制宜规划现代牧区、渔区等科学养殖基地;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托核心特色产业和地域特色发展旅游度假产业,规划适宜接待的主题度假村。
可带项目:休闲农业综合体、现代牧场/养殖基地、农牧循环示范项目、综合海洋/农牧文化休闲度假村等。
城郊乡村风格
适用乡镇:一、二线城市周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公共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乡镇。
规划亮点: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力度,规划建设以乡村精品、乡村旅游度假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打造城郊型新型农村社区示范项目。
拟建项目:观光农场、农业新技术开发示范园区项目、乡村度假村等。
文化旅游
适用乡镇: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靠近城市、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乡镇,以及拥有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传统文化等独特文化资源的乡镇。
规划亮点:立足区域资源条件和人文特色,依托村落、城郊、农田等环境,规划完善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设施,结合优良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度假区。
可能落地项目:田园综合体、乡村度假村、休闲农场、古村镇、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
3. 如何操作
确定开发实体
村集体统一综合开发
发展逻辑:村集体成立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流转村内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统一综合开发。
村集体与专业旅游公司联合开发
发展逻辑:村集体与专业旅游开发公司合作,引入外部资金,对村里闲置资产进行统一流转、综合开发、专业运营。
盘活闲置资源
盘活土地、房屋等闲置资源。闲置资产流转是农村土地、房屋等资源获得的主要途径,是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的有效手段,也是乡村项目发展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农村闲置资产转让有利于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利于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农村闲置资产转让可以唤醒沉睡的闲置资产,发挥资产的价值,从而取得一定的效益。
四、五项基本发展原则
1. 特色鲜明:保持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景观特色
一是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山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体现“沟壑”、“水乡”、“田园”等特色;人文资源丰富的地区,应体现“乡土气息”、“民俗风情”等地域特色。
规划亮点:更多运用本地材料与符号,体现地域特色,注重整体格局与风格的营造,格局自然,整体风格和谐统一,体现特色。
(二)产业特色鲜明。农村土地肥沃,农林渔等传统农业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应整合本地产业优势,着力培育“农”、“林”、“渔”等支柱产业,形成特色产业。
规划亮点:产业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
三是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乡村项目建设要对接“现代生态乡村”建设目标,确保乡村自然区域生态保育,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基地,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乡村生活体系,使村庄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
规划要点:景观应多利用自然,注重小景观的营造,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利用与保护、循环经济等方面注入“生态”理念。
2.文化语境鲜活:保持本土文化的原创性和新鲜感
i.提炼元素:所谓“原生态”和“鲜活”,是指利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人类生产劳动等社会生态要素,演绎项目所在地的文化传统。项目所在地的文化可挖掘的地方性元素非常多,如纺纱、织布、蒸糕、包饺子等生活文化,民俗文化如当地布衣展示、传统婚礼仪式,游戏文化如推铁环、踩高跷等,等等。
(二)文化传承: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项目地,要注重保护历史传统文化,做好传承工作,充分挖掘文化,形成村庄的文化特色。
(三)提升质量。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系统打造形成文化品牌,增强软竞争力。
(四)重塑精神:对缺乏文化资源或新建的项目,要注重文化培育和创造,在已有建设基础上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3. 三次产业融合:统筹区域产业规划,确保发展后劲
i.一二三产业融合:将农业、渔业、林业、商贸业以及餐饮等各类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综合规划,选择适合项目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逐步发展成为乡村发展的有力支撑。
ii. 现有产业升级: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发展产业,不要凭空创造或引进新产业。
(三)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域知名度和资源集中度优势,带动和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完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条,构建合理的产业集群,打造竞争优势,扩大产业影响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4.宜居宜游:保留生产力并扩大消费者吸引力
i 探索旅游主题:旅游并非乡村项目开发建设的核心目的,但有一定旅游功能作为支撑,乡村发展将更具活力。山水、地貌、风土人情、古村落民居、人文历史等均可作为旅游主题。
(二)打造共享配套设施。乡村项目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除了满足基本生产生活需要外,还应提供三项服务:
1.注重服务社会事业。设施建设要与镇域相结合,共建共享,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2.着力服务经济发展。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成为整合资源、集聚创新、特色产业的“新载体”。
3.注重服务周边村民。统筹布局、互联互通、完善补充城乡服务设施体系,推动服务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
iii. 留足发展空间:满足区域市场需求,特别是大城市周边,旅游产品规划考虑溢出功能需求。
总之,从道路、交通、环境、建筑风格,到功能布局和各项设施,从休闲娱乐到餐饮商业,除了充分满足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外,一切都要以打造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思路为基础,精心打造,凸显“特色”,使生态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农村依托发展的产业之一,为农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五、活力建设:聚集人气,防止出现空村、鬼城
i打造活力街区。结合棚户区改造,打造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早午餐、夜宵、娱乐街区等活力街区。
(二)增强冬季活力:北方地区项目选择要考虑气候条件等因素,积极发展全季旅游,增加冬季项目。
(三)着力发展夜经济,增强夜间商业、文化活力,打造美丽夜景观,提升农村夜生活和夜间消费活力。
5. 8个功能区域
农业生产区
定位:乡村农业生产核心空间,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功能区,是为综合体开发运营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的核心区域。
规划:选择田间水利设施齐全、田地平坦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通畅的区域进行规划建设。同时要结合我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选择适宜的育种品种。最大程度尊重立地纹理,尽可能满足机械化种植的需求。充分考虑机械化耕作道路的要求和四季产业的耕作规划。
农业景观区
定位:以乡村风光、农业生产、优质农产品为主的主题旅游区。
规划:依托当地资源环境,规划建设以特色园林、现代农业设施、农产品展示、农业景观创意小品等为特色景观元素的景观观光区。核心景观区规划布局突出景观主题,规划主题景观和特色游览方式(线路、节点)。
现代农业产业园
定位: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延伸区域,以产业园区形式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经营。
规划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常根据项目方的资金、技术、资源等基础条件,有选择地规划发展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无土农业、外向型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园区,一般规模较大。
生活区域
定位:承载城镇化主要功能部位的核心区,农民、工人、旅行者等人群相对集中的居住区。
规划:规划适合本地农民社区化居住、产业工人集中居住、外来休闲旅游居民居住三类相对集中人口的居住区,打造乡村人口新聚集区,保障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吸引人口回归,促进乡村发展活力。
农业科普教育及农耕体验区
定位:承载农业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的重要区域。
规划:利用农业生产基地及相关设施空间,打造集农业科普教育、休闲农耕体验为一体的活动区,让游客深度了解乡村农耕文化的核心内涵。
乡村休闲度假胜地
定位:创意农业休闲区,是游客可以深度体验农业创意的独特生活空间。
规划:主要利用乡村的山体、森林、溪流、水库、湖泊、湿地、聚落及乡村文化,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及休闲娱乐活动。
产城综合服务支撑区
定位:为农村、农民、农业和生产生活提供服务和保障的核心区。
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一方面服务居住区居民、村民的医疗、教育、卫生、生产生活、休闲等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服务农业、加工业、旅游休闲、商贸物流、农村金融等产业发展需要。
衍生产业区
定位:农村新型产业和先进发展模式试验区。
方案:在关注农业基础、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发展衍生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多元化产业一体化。
六、运营管理
洞察学院
“国家产业政策与项目资金申请”专题峰会
2019年11月02-03日
中国北京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