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剑阁旅游网欢迎您!在旅行中寻找最年轻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 > 

《故宫博物院》 导游

编辑: 时间:2025-04-11 11:48:23 浏览量:2548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故宫博物院》 导游,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地铁:乘坐地铁1号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从东北B口出,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午门。

公交:乘坐公交车:1、120、2、52、82、夜1、观光1线、观光2线在天安门东站下车,步行约10分钟到达午门。

买票

故宫每日容量限制为8万人,建议您提前预约购票。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购票:

网上预订:故宫所有门票均已网上预订。登录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或微信小程序“故宫博物院”,选择游览日期和时间段,填写个人信息和手机号码,完成付款后即可获取电子门票。

淡季为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普通门票40元/人;旺季为4月1日至10月31日,普通门票60元/人。珍宝馆和钟表馆各需额外收费10元/人。

开放时间

故宫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其他时间开放。开放时间如下:

淡季(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08:30-16:30(最后入场时间15:40)

旺季(4月1日至10月31日):08:30-17:00(16:10之前停止入场)

游览路线

参观紫禁城有多种选择。根据您的时间和兴趣,您可以选择以下三种路线之一:

故宫亮点之旅

如果您时间有限,又想对故宫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条路线适合您。这条线路主要包括故宫和御花园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您可以按以下顺序游览:

午门太和门弘毅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干清门干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此线路耗时约2-3小时,可游览故宫核心景点,感受皇家气势与魅力。以下是该路线的一些亮点:

太和殿:故宫内最大、最高的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隆重典礼的场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殿内悬挂着“建吉遂佑”巨匾,为乾隆皇帝亲书。

干清宫:紫禁城中轴线上的第四宫,是明清两代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也是皇帝的主要居所。宫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史料,展示了皇帝的生活和统治风范。

御花园:紫禁城最后一个景点,是皇帝和妃子休闲娱乐的地方。园内有假山、水池、亭台楼阁、花木等,构成了一座精致的迷你花园。园中最著名的是紫禁城标志之一的勤安殿,还有富碧阁、万春阁、千秋阁、承瑞阁等。

故宫深度游

如果您对故宫感兴趣,想要对故宫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条线路适合您。这条路线除了故宫精华游的景点外,还增加了东西两侧的一些宫殿和建筑,让您更深入地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您可以按以下顺序游览:

午门文华殿(书画殿)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奉先殿(钟表殿)干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养心殿西刘宫御花园神武门

这条路线大约需要4-5小时,可以看到故宫不同的风格,感受皇室的生活和情感。以下是该路线的一些亮点:

文华殿:故宫最早修建的建筑群之一。明初,这里是太子看政的地方。明代中叶改为举行经济宴会的场所。清代延续了明制。民国四年(1915年)及其后,将经堂连通,改为书画馆; 2008年改建为陶瓷馆;自2018年起,这里再次成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所在地。

永寿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翊坤宫以南,祈祥宫以东,是后宫中距离养心宫最近的宫殿。是明朝妃嫔和清朝妃嫔的住宅。清代,永寿宫距离慈宁宫、养心宫最近,因此常被用作公主出嫁时招待女眷的宴会场所。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期为妃嫔的居住地。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光绪十年,慈禧五十大寿迁居储秀宫,并在此接受贺礼。这也是电视剧《后宫·甄嬛传》中的重要场景之一。

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咸福宫以东,翊坤宫以北。它是一座建于明代的宫殿建筑,是明清两代妃嫔的居住地。清朝咸丰年间,孝钦贤皇后(慈禧太后)入宫后居住在储秀宫(今丽景轩)后殿,并在此诞下同治皇帝。清朝退位后,婉容居住于此,并在装饰中融入了西方元素。现在陈列的原貌是1884 年慈禧庆祝50 岁生日时的原貌。

故宫品质之旅

如果您对故宫非常感兴趣并计划在那里度过一整天,那么这条路线适合您。除了深度游览故宫景点外,这条路线还增加了一些独特的建筑和展览,让您更全面地领略故宫的艺术和文化。您可以按以下顺序游览:

午门武英殿文华殿(书画殿)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干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养心殿西刘宫御花园东刘宫奉贤殿(钟表厅)宁寿宫区(宝物殿、戏曲厅)神武门

这条路线大约需要7-8小时。可以一览故宫的方方面面,感受皇家风范和魅力。以下是该路线的一些亮点:

五英殿: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此举行坐床大典。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武英店书店成立,成为皇家修书处。清同治八年(1869年)被焚毁;同年重建。民国三年(1914年)三月与静思堂合并,改建为古物陈列馆。 2005年成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 2018年改为故宫博物院陶瓷馆。

奉先殿(钟表殿):位于东六宫区最北端,是皇室祭祀祖先的礼仪性建筑。是明清两代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现为故宫博物院展示古代中外各种精美钟表的建筑。你可以看到许多奇妙的机械装置和精美的手工艺品。

景仁宫:东六宫中最大的宫殿,妃子们居住的地方。康熙皇帝诞生于此,珍妃也曾居住于此。这也是电视剧《甄嬛传》中的重要场景之一,在这里可以一睹珍妃与光绪皇帝的爱情故事。

延禧宫:东六宫中最北的宫殿,是妃子们居住的地方。这里是电视剧《延禧攻略》的主要场景之一,在这里可以看到魏璎珞等人的生活和奋斗。

宁寿宫区(宝物殿、歌剧院):位于紫禁城后方的一个独立区域。是清朝皇帝退位后居住的地方。它是紫禁城内的一座城市。经过乾隆重修,宁寿宫建筑群看起来就像故宫一样。房子的缩影也分为前室和后室两部分。现为故宫博物院展示古代中外各种珍贵文物和戏曲服饰的建筑。您可以看到许多稀世珍宝和传统艺术。

游览小贴士

故宫是一个非常大的博物馆。建议您提前做好攻略,选择合适的路线和时间,避免走错路,错过精彩。

故宫内有许多文化遗产和艺术品。建议您尊重历史文化,不要触摸、损坏展品,不要在禁止拍照的地方拍照,不要在禁止吸烟的地方吸烟。

故宫内有很多服务设施,如导游、租赁、餐饮、纪念品等,建议您合理利用这些服务设施,提高您的游览体验和满意度。

希望这篇攻略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故宫玩得开心!

用户评论

沐晴つ

这篇游览攻略写的真不错!想去故宫看看,本来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看起,这下有了路线图,还有注意事项,真是太省心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要冷战i

去过故宫好多次了,感觉这攻略其实很实用,尤其是对第一次去的游客很有帮助吧!提前了解一下历史文化背景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古建筑的美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七夏i

我周末去看故宫的时候发现真的很大很大,要全部逛完确实需要一天时间,这篇攻略列的路线图也很合理,不会觉得很累很匆忙。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水波映月

每次去故宫我都觉得太拥挤了!人 really太多了,建议大家选择淡季或者早上去游览,体验会好很多。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这个游览策略让我对故宫博物院的开放时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还可以晚上参观呀!周末可以试试晚上的故宫,应该更有气氛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爱放弃

我是冲着故宫内的珍贵文物去的,看完攻略才知道除了这些文物之外,还有很多建筑细节都值得细品,以后再去一定得认真看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短发

去故宫之前一定要看一下这篇游览攻略啊!里面介绍的景点和历史背景我都觉得很生动有趣,可以让我更好地感受故宫这座城市的魅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默默的爱

这篇攻略没说怎么拍照呀?想拍出好照片感觉还是需要技巧,特别是有些角度拍摄文物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小窍门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冷低能儿

对于喜欢历史文化的人来说,故宫确实是必去的景点。 不过我觉得攻略里建议的路线有点单调,没有太大的亮点,可以考虑自己探索一下,感受不同的乐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雨后彩虹

感觉这篇游览攻略实用性很强,但是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比如交通方式和餐饮选择等,改进一下会更完美!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初

故宫博物院确实是一座瑰宝,这篇文章写的也很详细,让我对故宫的了解更加深刻。一定要按照这份攻略来游览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情i

这篇攻略把我看的眼花缭乱,这么多景点怎么逛呢?建议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几个重点景点打卡,比如喜欢摄影的朋友可以选择建筑风格独特的地方。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风谷离殇

如果想要体验故宫的夜色,我推荐晚上10点前离开,因为之后很多区域会关闭,才能欣赏到这里最美的灯光秀!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悲哀

虽然攻略提供了一些实用信息,但我觉得去故宫最重要的还是带着一颗好奇心,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不必要过于关注时间和路线哦~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肆丶小侽人

建议在攻略里面加上一些游览小技巧之类的,比如哪些角度拍照特别好看等等,这样就更全面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疯人疯语疯人愿

我去过故宫两次了,第一次觉得还好,第二次反而感觉有点失望了。可能因为游客太拥挤了吧,少了些宁静的美感?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柔腔

这篇文章真是太棒了!下次再带朋友去故宫时就用这篇攻略ガイド them. 感谢你的分享!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丶一切都无所谓

我觉得想要更好地了解故宫需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资料学习一下历史知识,这篇攻略只是抛砖引玉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当地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