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太古仓霓虹闪烁、魅力四射。(资料图片)
车尾厢夜市 @视觉中国
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绘制的《羊城夜市图》。
“广报之夜”嘉年华。(资料图片)
府学西街创意集市,小猫也沉醉在夜风里。(资料图片)
都市人在1200bookshop夜读。
在南沙水乡穿越回“大宋夜市”。(资料图片)
“正佳大唐千灯会”点亮整个春节假期。(资料图片)
入夜的北京路步行街,人头涌涌。
白云区“有Young夜市”上的美食街。(资料图片)
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
广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一街一巷都有悠远的故事,一砖一瓦都有隽永的记忆。《粤韵周刊》,与您一起领略这座城市厚重的记忆,领略两千多年包容开放的精神传统,领略绵延不绝的文脉书香;与您一起在历史的光照下,读懂今天,读懂广州,由此坚定文化自信。
夜色渐浓,珠江琶醍的灯光随着音乐节奏亮起,人流开始涌动,人们享受美食、释放多巴胺、体验生活……这一幕夜间场景,正是广州夜经济蓬勃发展的绚丽一角。
广州夜经济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夜间雏形,兴盛于唐宋,明清时成常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又被誉为中国内地“夜生活文化的发源地”,引领夜市经济潮流,全国年轻人来此追梦。如今,广州的夜晚已从“夜市桥边火”到“千灯夜市喧”,从吃喝玩乐到人文书香,绽放生机勃勃的城市活力,厚植延绵不断的城市底蕴,赓续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忆往昔·岭南夜市共潮生
唐代兴起·东方大港无夜禁 江畔夜市笑语频
外商逛夜市 砍价有一手
五湖四海人 讲饮又讲食
上周六,广州夜间消费人气之旺,让从香港来广州的萧先生吃了一惊。他约了本地朋友,原本打算在珠江新城用餐,当他们走到一家心仪的粤菜餐馆前,发现排队等叫号的人竟然有300多位;两人随机转移阵地,来到二沙岛一家著名食府,发觉排队的人也多达238位。直到晚上9点,萧先生才吃上晚餐,他忍不住感叹:“晚餐吃成夜宵!”而这只是广州夜经济“生猛”的一面。
何为“夜经济”?一般指从当日傍晚到次日天明期间的经济活动。中国夜经济历史悠久,在古代主要表现为夕市、夜市。成书于西周时期的《周礼》就有“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的记载。广州等岭南地区直到汉代才出现夜市雏形。东汉广州人杨孚在《异物志》中就有岭南人与少数民族夜间交易的描述,他们用鼻子嗅味,以分辨金银优劣。
广州夜市兴起于唐代,当时有严格的坊(住宅区)市(商业区)分离和夜禁制度。在都城,晚上一过“闭门鼓”,便禁止开市买卖,更谈不上“夜经济”,然而广州却无“夜禁”之说。已成为东方第一大贸易港的广州,交通便利、商业活跃、人口大增。外国人、北方人与本地人同住一城,人们白天谈生意,晚上逛夜市。唐代诗人张籍在《送郑尚书出镇南海》中有“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之句,说的就是广州夜市的热闹场景。历史学家薛爱华在《康国金桃》中写道:“居住在(广州)蕃坊的各种肤色的外国人以及来自唐朝境内各地的汉人……偶尔也到夜市去,操着异国腔调大声地讲价钱。”
唐昭宗时期,河北人刘恂到广州任司马(唐代官职,为一州长官的助手),就被广州生鲜“震惊”到了。他在《岭表录异》中描绘过广州夜市的景象:街边酒庄饭铺一字儿排开,家家门前灯笼高挂,好酒佳酿香味扑鼻。他还说,广州人爱吃虾,但以小虾生为美。夜市上,食客先在盘中摆入香菜等佐料,加入浓酱和陈醋,再把活虾直接放进去,盘子上加个热盖子,虾受不住热,在盘子里活蹦乱跳,甚至跳出盘外,食客一口一个,大饱口福。大概当时的北方人还不太能接受这样的吃法,刘恂直接给它贴了个“异馔”的标签。不过,本地人才不管“异馔”不“异馔”,图的就是新鲜和生猛。
宋代旺盛·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宋人好喝浓茶爱熬夜 夜市“吃喝玩乐一条龙”
唐代中期后,全国多地夜市兴起,但仍名不正言不顺,甚至还要躲避官方管制,基本处于“鬼市”状态。直到宋代,夜市才“光明正大”地登上历史舞台。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赵匡胤下旨“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开封的禁夜令由此废除,实行坊市合一,这是夜市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得到官方正式认可。从此,夜间消费不再只是朝廷与官员的特权,也成为老百姓的一大乐事。
当然,宋代夜市兴旺,根源还在经济繁荣。翻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街市之繁华,食肆酒肆之多,数不胜数,闹闹嚷嚷的叫卖声简直呼之欲出。当时,广州是全国最大的国际化港口,来做生意的外国商人比唐代还多,广州夜市“夜桥灯火连星汉”的景象也就不难想象。今北京路和大南路交界处曾有一座高楼,名叫“海山楼”,据广州博物馆研究员陈鸿钧介绍,这是专门迎来送往外商的地方,宴饮之声,闻于江畔,“海山晓霁”还曾入选宋代羊城八景。
据史料记载,每逢元宵等重大节日,海山楼附近还会高高搭起灯棚、乐棚。入夜时分,灯棚内华彩闪烁,乐棚内演魔术的、练杂耍的、吹箫管的、玩蹴鞠(踢球)的、说书的、演傀儡戏的纷纷上场,有趣的节目一个接一个,几乎全城的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挤得连弯腰捡东西都困难。
当时,避战乱南迁的中原人、被朝廷命令南下的官员及各地商人、文人墨客等,纷至沓来。一开始,他们也许还心有怯意,但渐渐就从广州温暖的市井烟火里得到了安慰。
宋代,广州人喜欢喝最浓的茶,熬最晚的夜。到了夜间,城西南的商业中心一带人声鼎沸,买卖兴旺,将自唐代形成的“蕃坊夜市”推向高潮。据说人们逛夜市的时候还得注意,否则人多拥挤,容易把身上的配饰挤掉。
2023年10月,广州市越秀区在光塔街以古广州“蕃坊”为原型,开设海丝主题复古文创市集,让今天的人们体验千年前的唐宋夜市盛况,感受已经融入城市肌理的海丝文化。
明清繁华·花市灯市亮如昼 天光墟市可“淘宝”
除夕夜花市游人如织 归德门灯市争奇斗艳
元代,朝廷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广州的海外贸易虽在持续,但先后有过多次海禁,夜间经济活动极为冷清,也没留下多少文字记载。幸运的是,到了明清,夜市再次繁华了起来,并成为常态。清代文人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说:“岭南有鬼市,残漏之前。剑川有夜市,在禁鼓初动之后。”据文献记载,明清时期,人们的夜生活很丰富,广州不仅出现了天光墟等商业夜市,还有除夕、元宵等节庆夜市,由此衍生出花市、灯市等专业夜市。
明清时期,广州商贸繁荣,人口聚集,特别是清代,逛夜市已成了人们的日常消遣活动。著名宫廷画家郎世宁创作了一副《羊城夜市图》,生动刻画了珠江畔一个夏夜的生活场景,小贩、船工与街头摊位跃然纸上。艺术作品虽然免不了想象的成分,但仍反映了广州夜市给这位西方画家留下的美好印象。
要说清代广州最有名的夜市,非花市、灯市莫属。广州花市尤以藩署前花市和十八甫花市最为有名。其中,藩署前花市位于今中山五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及西湖路一带,清咸丰、同治年间的迎春花市都在这里举行。每年除夕之夜,人们不仅要燃放爆竹、赏灯上香,花农还“旋掇花头,装于他枝,或以丝竹贯之卖于市。一支二文”,人们“竞买戴”。花市多在正月初一凌晨结束,每到岁末,这一带深夜长街如锦、百花争艳,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人们逛完花市,很快就又到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城内大大小小的灯市纷纷登场,其中最有名的是归德门灯市。旧时,广州内外城共有18座城门,归德门位于今解放路与大德路交界处,每逢元宵,这里明灯高照,两旁店铺兜售各式纸灯,争奇斗艳,全城男女老少呼朋结伴,前来赏灯买灯。卖“阿婆灯”的小贩还挑着担子,沿街叫卖。
到了清末民初,“天光墟”成为广州夜经济的代言。“天光”在粤语中有天亮之意,“墟”即市集,天光墟半夜开档,鸡叫天亮后收摊。其中,西关的下九路、长寿西路、华林寺一带附近出现天光墟的时间较早。《白云·秀二山合志》里记载:“长寿庵墟,在城西门外长寿里。昧爽集而晨光散。”据说,长寿里天光墟内,字画、陶瓷、文房四宝、铜器、玉器、奇石、钱币、香炉等应有尽有,操着各地口音的人吃完夜宵,提着灯笼,徜徉其间,即使逛一宿都没找到心仪之物,依然乐在其中。
20世纪初,西门口陈家祠附近有一条路胚,既没名字又未完全铺好路面,被呼作“烂马路”(今中山七路)。这条马路旁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天光墟,又叫横玗。每天凌晨三四点,这里经营古玩玉器、五金小零件、旧家具等的小摊档比比皆是。据说上世纪30年代中期,吸引了很多外商、海外华侨与港澳商人前来寻宝,甚至有不少人在此专门设点收购。
看今朝·“羊城夜市”成名片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古玩夜市买家自备手电筒放大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烂马路”上的横玗曾“扩张”成“两玗三市”。广州历史文化学者张丽蓉曾描述,“三市”的经营时间为凌晨3点至5点,有时也延长到早上7点。20世纪50年代初,横玗夜市规模快速膨胀,摊贩最多时达到1735档,有近3400人,来此交易的货客、摊贩既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平日顾客有四五千人,周末时多至七八千人。20世纪60年代逐渐式微。
20世纪80年代,荔湾区文昌北又兴起了古玩夜市。文昌路是广州西关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南起下九路与第十甫路交会处,与十八甫路相连,北至龙津中路。据文献记载,文昌北路的古玩天光墟始于明清,曾一度消失,改革开放后重新出现。
20世纪90年代末,广州有大大小小十几处天光墟,海珠桥和光塔路附近的天光墟都很有名。对于今天大多数人而言,逛逛天光墟,可以满足一时的好奇心,开开眼界,而对另一群人而言,这里有宝贵的回忆。
近20个灯光夜市照亮无数追梦人
改革开放后,以“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为代表的广货誉满全国,同样闻名于世的还有广州的夜经济。从音乐茶座、舞厅、卡拉OK、流行音乐到灯光夜市、购物中心,作为广州改革开放的标志风靡全国。
改革开放初期,位于原广交会流花展馆对面的东方宾馆是接待外商的主要酒店。为丰富外商的夜间生活,东方宾馆在户外花园餐厅搭起一个小型舞台,每晚9时30分,舞台上小号和鼓声、琴声准时响起,歌手依次登台献唱港台流行歌曲与民族歌曲。这就是中国第一家音乐茶座,在当时引起全城轰动。刚开始,音乐茶座只在广交会期间举办,一年两次,每次办一个月。由于反响很好,从1980年开始,音乐茶座常态化运营,人们可买票进场,在餐桌前边喝茶吃点心边听歌。当时广东民间曲艺团的作曲兼指挥吴国材还在东方宾馆筹建了第一支轻音乐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
当时,东方宾馆音乐茶座的门票售价6元,相当于一个工人月工资的三成。但高昂的票价并没有阻止年轻人的热情。据吴国材回忆,每晚演出时分,餐厅座位爆满,连走廊上也要加座,最热闹的时候,大家又是欢呼,又是敲茶杯,根本停不下来。
音乐茶座的夜间消费模式迅速在广州形成一股热潮。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州的音乐茶座已增加到70多家,每天都有上万人进场消费。《人民日报》在1986年的一篇报道中感叹:“这是记者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都没有见过的新鲜事。”此后,这些新式夜间消费快速蔓延至全国。
也就在这一时期,来自各地的年轻人在广州办起了全国最早的灯光夜市,一盏盏夜灯照亮了徜徉在夜市中的追梦人。广州的第一个灯光夜市是西瓜园旁边的观绿路夜市,很多时尚港货就是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1980年,本地人吴穗生从雷州半岛农场回到广州,跟着母亲学做裁缝。他们在观绿路租了一个临街的楼梯间,开了一个小小的裁缝铺。观绿路上的裁缝铺不少,为了应对竞争,他别出心裁,开始摆起了灯光夜市。
吴穗生在《商都商潮》一书中回忆,起初他连货都不知道从哪里进,后来才知道大家都是去深圳沙头角中英街拿货。当时沙头角的“港货”款式新潮、价格便宜,喇叭裤的批发价只要3元一条,拿到灯光夜市上可以卖到10元以上。因此,每到黄昏,商户就在店铺前拉上临时电线,装上小灯泡,叫卖牛仔裤、太阳镜等时尚商品,有时一晚上能挣一两百元,相当于当时机关干部一两个月的工资。
鼎鼎大名的西湖路灯光夜市则从1984年5月开始。据说,当时人民中路一带要修建高架桥,观绿路夜市需要拆除,政府就在今西湖路和教育路一带开设了西湖路夜市,起初只有几十个摊档,后来慢慢发展成几百个摊档。每逢夜晚,只要不下雨,西湖路灯光齐亮,新潮服装、皮鞋,各式皮带、领带等应有尽有,特别是来自港澳的新式服装,不出一周,就会在灯光夜市中摆出。
接着,广州又在区庄、市桥、芳村等地新建了近20个灯光夜市。一时间,喇叭裤、蝙蝠衫、连衣裙等时尚服饰,经广州灯光夜市推向全国,一时风靡各大城市,成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景。
到了20世纪90年代,灯光夜市的火爆场景又在上下九、北京路商业步行街重现。步行街上布满各种百货公司、新潮服装店、鞋帽店、钟表店、美食店,白天人头攒动,晚间灯火辉煌,成为广州商业人流量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这种夜间活力后来也蔓延到天河城、正佳广场、珠江新城等地,就连广州长隆都办起了夜间动物园。整个广州变得更加灿烂、更加新潮,弥漫着千年商都的文化底蕴,散发着浓浓的岭南烟火气息。
进入21世纪
琶醍成年轻人“夜蒲”新据点 夜间书店传递城市精神品质
进入21世纪,曾独领风骚的音乐茶座、灯光夜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广州人对夜生活的追求并没有减弱,反而延伸到城市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就像易中天在《读城记》中所写:“广州是一个不知疲倦、没有夜晚的城市……它似乎并不需要睡眠。而且,越是别人需要睡眠时,它反倒越是生猛鲜活。”
一位广州人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有不少夜市夜场更新升级,甚至消失了,但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说起来都是满满的自豪。陈家祠附近的海鲜大排档升起老城烟火气;宝业路的烧烤摊人声鼎沸;白鹅潭芳村酒吧一条街让人尽情挥洒青春,还有著名的珠江夜游、天河城珠江新城的购物中心、兴盛路美食街。千年商都地标的北京路夜间营业商户占总商户比例超过90%。今年10月,无论是“十一”黄金周,还是广交会期间的“羊城夜购”活动,一拨又一拨游客涌进北京路:网红奶茶、人气餐厅前排起长队;电影院、创意潮玩店等座无虚席。
在最受广州人喜欢的茶楼里,客人不光可以品尝各种茗茶,还能享受文化娱乐。茶楼会聘请一些当红女伶演唱粤剧曲目,茶客一边叹茶,一边听歌。如今又衍生出很多通宵营业的茶馆,在夜深人静时以茶叹世界,间或还能谈谈生意。
要问广州哪里的烟火气息热度高,珠江琶醍肯定是其中之一。珠江琶醍原是珠江啤酒厂旧址,在亚运会前夕被列为广州重点改造工程,利用旧厂房建成了网红酒吧街。由于琶醍毗邻珠江,环境优美,深受年轻人喜爱,成为继芳村、长堤、淘金、太古仓等地之后广州人夜生活的又一个夜经济地标,据说最旺的时候,一天能卖出2吨啤酒。凌晨时分,来这里等待客人的出租车还排着长长的队伍。
在珠江琶醍,记者巧遇了2019年从湖南来广州打拼的罗先生。罗先生说,当时刚到广州工作,对这里还很陌生,有一次要招呼一位外地来的朋友,有同事推荐了琶醍。“我们在一家酒吧的二楼,看着珠江上来来往往的游船,旁边是高耸的猎德大桥,远处是著名的广州塔和繁华的珠江新城。品着美酒,听着音乐,看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那种感觉真好。”
年轻人的“蒲点”从来不固定,随着科技和业态的创新迭代,灯光节、夜间书店、24小时健身房、无人机表演、夜间酷跑、夜间博物馆等“文、体、演、展、游、品”类特色夜间消费形式正悄然兴起,满足了人们更多的文化精神追求,进一步刺激广州经济发展,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气质与格调。
湖北人王博来广州生活5年了,他最爱到书店夜读。王博从小就喜欢看书,参加工作后,闲余时间较少,夜读成了习惯,自然也成了广州第一家夜间书店1200bookshop的常客。“特别是晚上10点多以后,能在这里读书的,都是志趣相投者。”这就是王博理解中的城市包容。
近年来,广州正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时代主题为契机,让岭南文化为夜间消费注入灵魂,重点打造北京路、天河路、珠江新城、珠江琶醍等“夜广州”的消费地标,勾勒出广州城市夜晚的人情味与烟火气。
目前,广东11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中,广州占据了4席。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夜经济繁荣度TOP100》城市名单显示,广州以夜间用户活跃度全国第一、消费力第三的数据表现位列中国夜经济繁荣度第一梯队。夜经济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据中国银联统计,广州夜间消费在城市全天消费整体交易额中的占比达到六成。据广州市商务局调查,广州服务业产值有55%来自夜间经济。
广州是千年商都,开放包容,既有都市的繁华,充满活力,也充满人间烟火气,从古到今,一脉相承;生活在这里的广州人,不仅能感受夜间消费之美,更陶醉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开放和包容。
这,也正是千百年来广州最为持久的精神魅力。
秦汉夜市,稍带神秘;唐宋夜市,小半个地球的人都来逛;明清夜市,成为生活日常;如今的“羊城夜市”,还不赶紧去逛逛?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曹景荣、莫伟浓、苏俊杰、高鹤涛、廖雪明(除署名外)
用户评论
在蓝云夜市欣赏到如此绚烂的烟花和美丽的灯光,真的是太美了!每次来都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晚上去的时候人山人海,不过真的值这个热闹。尤其是那万盏灯的光芒照亮整个夜空,真是太震撼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种烟花绽放时的声音和光芒,真的很能让人陶醉在其中。下次还要带上家人一起来感受这美景。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的烟花,这次亲眼目睹,觉得比想象中更加壮观。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蓝云夜市的烟火表演真是精彩纷呈,每一场都有不同的主题设计,让人目不暇接。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着五彩斑斓的灯光和绚丽的烟花,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烟花的色彩搭配得太棒了,从红色、蓝色到金色,每一种颜色都很耀眼。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里不仅有美丽的烟花秀,还有各种美食和小吃,是个完美的夜晚体验地。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一次来到蓝云夜市,都是一次视觉和味觉的双重盛宴。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这里的烟火是由专业团队精心制作的,果然名不虚传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着那些飘散的彩纸,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童话世界中一样。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很喜欢这种大型的户外活动,特别是有焰火表演的时候,气氛超级好。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在这里拍照留念简直是不二之选,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回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没想到一个夜市能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让人流连忘返。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了很多外国游客也被吸引过来观看这场美丽的烟火表演。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和朋友一起来看夜景,喝着啤酒,看烟花,真的是一种享受。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这样的公共文化活动,希望以后还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大型活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