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剑阁旅游网欢迎您!在旅行中寻找最年轻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 > 

山西不仅盛产煤炭,还盛产丝绸。其在历史上的声誉和地位与苏州丝绸、杭州缎齐名。

编辑: 时间:2024-10-17 01:28:17 浏览量:

二三十年之前,新人结婚用的被子,大都喜欢用绸缎做被面。婚被的数量各地方不一样,有的要四床,有的要八床,不管那个地方,其中必有一套大红的和一套大绿的,这叫“红男绿女”。

婚被上面的图案非常喜庆漂亮,龙凤呈祥、鸳鸯戏水、花开富贵、双喜临门、还有一大群梳小辫的孩子在捉迷藏翻跟头,太阳一照,闪闪发光,晃得人心里喜滋滋的。

婚被

说起丝绸,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苏丝杭缎”。

苏州刺绣名扬天下,杭州绸缎灿若烟霞。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就坐落在杭州西子湖畔,历朝历代的绫罗绸缎、锦绣华裳,在这里都可以看得到。

浙江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

可是,如果我说“只会挖煤的山西”是丝绸的发源地,而且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山西丝绸的地位和名声,要远远高于苏杭二州,你信吗?

先秦典籍中“桑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并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唯一的这样一个国家,这一点是世界公认的。

蚕宝宝

因为年代实在太过久远,我国究竟在何时,以及如何发现蚕丝妙用的,已不可考。

在古文字学方面的材料中,甲骨文有一个近似蚕形的象形字,有人释为“蚕”字。甲骨文中又有“丝”和“糸”两个象形字,“糸”古同“丝”。甲骨文“丝”字,作两条由纤维扭成的线形,有专家认为,是把两根蚕丝缠绕在一起的形状。甲骨文中的“桑”字,其形状就是一棵桑树,后来亦用作地名。

甲骨文中的“蚕” “丝” “桑”

在先秦典籍中,记载丝绸蚕桑最多的,莫过于《诗经》。

《诗经》有20多处,记载了当时的人们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缝制衣裳等生活和劳动场景。

《豳风·东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蜎(yuān,音同“元”)蜎,幼虫蜷曲的样子。蠋(zhú,音同“竹”),在这里指蚕。这句诗的意思是,蠕动的幼蚕,长期在桑林野外。说明那时野外的桑树很多,桑树上的蚕也很多。

甲骨文:桑、蚕、丝、帛

《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这两句诗描写了采桑忙的景象,意思是说广阔的桑田中,采桑的人们来来往往、忙忙碌碌,而桑田之外,人们也在为采桑吵吵嚷嚷。

《大雅·瞻卬》:“妇无公事,休其蚕织。”意思是妇女们不做本分之事,把蚕织工作也停顿了。言外之意是告诫女人不要干涉朝政,而应从事养蚕织布等女工活。可见那时候,养蚕织布已经是妇女的一项日常工作了,就连贵族女性,养蚕治丝也是其必习的一项功课。

《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这里的“条桑”,即修剪桑树,是说“蚕月”即三月到了,妇女们拿着斧头,修剪桑树枝,采摘嫩桑叶来养蚕。

《豳风·七月》又说:“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养蚕抽出丝,染成各种色彩,有黑又有黄,还有更鲜亮的红色,用这些色彩斑斓的丝线,给“公子”(即贵族)做衣裳。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méng音同“萌”),古代称民(特指外来的),这句的大意是,那人忠厚又老实,抱着布匹来换丝。说明在周代已经出现了桑蚕织丝之间的商品贸易,方式多为以物换物。

桑树及桑葚

《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这是一个姑娘在叮嘱她的情人:仲子哥啊,你别翻越我家围墙进来,别弄折了我种的桑树,以免家里人骂我。可见当时普通人家的房前屋后种植了不少桑树,说明了农桑的普遍性,以及当时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另外,《山海经·海外北经》也有关于蚕桑的记载:“欧丝之野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是说海外东北隅有个“欧丝之野”,那里桑林覆盖,有一个女子跪倚在桑树旁,连绵不断地从嘴里“欧丝”,即吐丝。

战国铜器上的采桑图

《黄帝内经》也记载:“黄帝斩蚩尤,蚕神献丝,乃称织纴之功。”传说黄帝打败蚩尤以后,在庆贺战争胜利的时刻,蚕神来向黄帝奉献她所吐的丝表示祝贺,黄帝看到这个美丽而稀罕的东西称赞不已。黄帝的元妃、西陵氏之女嫘祖发现桑柘树上有一种虫子能够吐丝结茧,于是便精心饲养这种虫子,称之为“蚕”,将它结成的茧抽出细丝,用来织帛。

这些文字资料都说明,早在殷商,乃至黄帝时代,中国先民就已经学会了利用野蚕家养,并抽丝纺织丝绸、缝制衣物了。

汉画像石上的纺织图

但是,根据现有的考古出土材料,证明早在黄帝时代之前、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已经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

而且最早,也是最为明确的考古发掘材料,出自山西夏县。

山西夏县出土的“半个蚕茧”

夏县,位于山西省西南端,传说夏禹之子启建都于此。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就有这样的记载:“启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建安邑。”

山西夏县西阴村位置图1925山西省地图)

夏启是把“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有的史学家据此认为,启是中国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今河南禹州),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

山西夏县北边二十多里处,有一个西阴村,原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偏僻村落。1926年,考古学家李济先生在这里主持了一次考古发掘工作,“有趣地发现了一个半割的、丝似的半个茧壳”,这一意外发现,让西阴村成为了历史的永恒,驰誉世界。

考古学家李济先生(1896—1979年)

李济先生回忆说:“在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四日那一天,当我们第一次往山西南部考古的时候,我们发现了这个遗址。”

“这个遗址”,就是在2021年10月18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西阴村遗址”。

当年,李济经过一个半月的辛苦发掘,终于认定这个西阴村遗址是属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遗址,遗存中虽未见金属器具,却在众多陶片与石器遗物中找到半个蚕茧,并看到平整的人工切割痕。

山西省夏县西阴村遗址出土的“半个蚕茧”

对于这这半个蚕茧,李济先生用很浓重的笔墨,在考古报告《西阴村史前遗存》中这样写道:“我们最有趣的发现是一个半割的、丝似的、半个蚕壳。用显微镜考察,这茧壳已经腐坏了一半,但是仍旧发光,那割的部分是极平直的。清华学校生物学教授刘崇乐先生替我看过好几次,他说他虽不敢断定这是蚕茧,然而也没有找出什么必不是蚕茧的证据。与那西阴村现在所养的蚕茧比较,它比那最小的还要小一点。这茧埋藏的位置差不多在坑的底下,它不会是后来的侵入,因为那一方的土色没有受扰的痕迹;也不会是野虫偶尔吐的,因为它是经过人工的割裂。”

清华学校研究院丛书第三种《西阴村史前的遗存》(李济著)

李济先生后来又讲:“在西阴村的彩陶文化遗址里,我个人曾经发掘出来半个人工切割下来的蚕茧。1928年,我把它带到华盛顿去检查时,证明这是家蚕的老祖先,蚕丝文化是中国发明及发展的东西,这是一件不移的事实”。

提起李济,大家或许陌生,但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正如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所言:“迄今为止,在中国考古学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在达到最高学术典范这一点上,还没有一个人能超越他。”

李济先生简介

李济是中国第一位现代考古学家,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1928年至1937年,李济先生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由他主持的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是首次由中国人主持并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1927年,清华学校研究院以“丛书第三种”出版了李济先生的《西阴村史前遗存》一书,这是近代考古学史上中国学者发表的第一本考古报告。

国之重宝“西阴蚕茧”

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出土的这半个蚕茧,距今已有5600~6000年。它一经被发现,就引起了中外考古学界长时期的争论。

1926年西阴村遗址发掘现场图

比如,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在1972年写的《我国古代蚕、桑、丝、绸的历史》一文中就提出:“这个发现是很靠不住的,大概是后世混入的东西。”他认为,蚕茧在黄土层中保存几千年是不可能的;六千年前的生产技术太落后,养蚕织绸可能吗?石刀切割不可能切得平直;所以夏鼐说:“我们不能根据这个靠不住的‘孤证’来断定仰韶文化已有养蚕业。”

虽然围绕着“半个蚕茧”,一直有不同的学术争论,但多是对蚕茧本身的见仁见智,还没有人对其真伪产生怀疑。因为李济先生在考古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求真务实、一丝不苟的品质,始终为学术界所公认。

西阴村遗址全国文保单位标志碑

对于这半个蚕茧,李济在1954年的《中国上古史之重建工作及其问题》、1977年的《安阳》英文本,以及1981年出版的《殷文化的渊源及其演变》等论著中,提法也一直比较谨慎,只是作了几点推论,提出了思考方向,并未作肯定的结论。

尽管如此,这半个蚕茧始终被视为“国之重宝”,先是由清华考古陈列室保存,后随李济工作的变动移交“中央研究院”,后又归中央博物院保管,迁台后并入台湾的故宫存藏。

山西夏县西阴遗址出土的半个蚕茧,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湾“故宫”对这半个蚕茧的保护十分精心,唯恐陈列展览对原物有损,几十年一直将其存放在恒温恒湿恒光的库内,平时都以仿制品替代展出,仅在1995年李济先生百年诞辰时,展出过八天,以示纪念。

近100年来,半个蚕茧开启的独立考古之路越走越深。随着考古新发现,而如今,这半个蚕茧也已经不再是孤证。

上世纪60年代初,李济在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做破损铜器粘合试验

从2019年开始,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单位联合对西阴村遗址不远处的夏县师村遗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发掘出4枚距今6000年仰韶早期的石雕蚕蛹,其中一枚形状大小如枣核,呈浅褐色,上面用尖锐器物刻上了条状的花纹。

山西夏县师村遗址出土的石雕蚕蛹

师村遗址石雕蚕蛹的发掘出土,不仅为1926年在夏县西阴村发掘的半颗人工切割的碳化蚕茧提供了例证,在时间上也早了大约500年。

吉林大学教授段天璟说:“从这些发现可知,在距今6000年左右,位于运城盆地的夏县很可能已经有了人工养蚕缫丝行为。另外,它是用中条山上的花岗岩刻成的,能将花岗岩刻得这么精致、纹路清晰,说明当时的先民对蚕非常喜爱和重视。”

师村遗址出土的石雕蚕蛹和西阴村遗址的半个蚕茧、西王村蛹形陶饰

山西省考古院研究员田建文这样评价石雕蚕蛹的发现:“不但是仰韶早期养蚕和丝绸起源的重要线索,而且也给西阴蚕茧的出土提供了值得信赖的空间。”

时至今日,学术界对这“半个蚕茧”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了,它已被确认为中国茧丝绸史无前例的、最重要的实物证据。

师村遗址出土的石雕茧蛹

这半个蚕茧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是世界蚕桑的发源地,地处黄河中游、华夏腹地的晋南地区,是栽桑养蚕的重要发祥地,这一观点现在已经被写进多种史学著作。

山西潞绸“衣天下”

西阴村遗址的“半个蚕茧”和师村遗址的“四个石雕蚕蛹”,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晋南是人工养蚕的最早起源地,也为“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的传说提供了考古学上的支撑。

纺车

有资料表明,从古到今,蚕桑生产一直在山西省农业生产中古有一定的地位,从雁门关外到黄河之滨都能栽桑养蚕。

山西各地的旧县志,大都记载着关于栽桑养蚕的历史,如临猗县志中记载,该县历史上曾设有农桑局,并规定每户必须种植5株桑树。

武乡县志上有关桑、蚕、丝的记载有14处,乾隆55年(1790)记载树类12 种,桑为第三;物产虫类21种,蚕为第一;货类有11种,丝为第一;药类为51种,桑葚为第三十四。

同治《阳城县志》记载:“缫户虽多,邑中不织绸缎,皆鬻外。”

宣统《阳城乡土志》记载:“挽手、黄丝皆系外商驻买,黄丝约二万余斤,挽手六七千有奇。”

阳城县,古称获泽,隶属泽州。不仅是有请一朝,几千年来阳城蚕桑产业从未停止。清代泽州知府朱樟《冬秀亭杂记》记载:“泽州蚕丝之利用于他郡”,正是由于以阳城为中心的上党地区蚕桑养殖业的兴盛,才有了闻名天下的“潞绸”的兴起。

也因此,2021年7月,农业农村部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项目名单公布,阳城蚕桑文化系统作为全省唯一项目入选。

山西阳城,华北蚕丝第一乡。阳城蚕桑,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说起中国的丝绸发展史,“潞绸”是一个始终绕不开的话题。

潞绸,是山西丝绸业鼎盛时期的代表,极为精细华丽,因产于潞州(今长治)而得名,历史上曾与杭缎、蜀锦齐名,名列中国三大名绸之一。

山西潞绸

潞绸起源于何时,今已不可靠。据《隋书》“长平、上党,人多种农桑”,可见至迟从隋朝起,潞绸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当时形成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力。

有明一代,潞绸织造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每年向明王朝进贡的潞绸达五千至一万匹,仅次于江浙两省,时有“南淞江,北潞安,衣天下”之佳话。

清代潞绸绣品

明朝郭子章《蚕论》载:“西北之机潞最工”“潞城机杼斗巧,织作纯丽,衣被天下”,上党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丝织业中心。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上面画有一家“潞紬店”。“紬”为“绸”的异体字。可见当时潞绸兴盛已久,享誉天下,也进一步印证了潞绸御贡500年的历史。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上的“潞紬店”

乾隆版《潞安府志》记载,长治、高平一带有丝绸织机13000余台,按每台织机“岁可断百匹”计,潞绸的产量至少也在100万匹以上。且大部分农户开始“专事机杼,不问耕耘”。

翻开明清时期的各种文学作品,随处可见大量的有关潞绸的细致描写,仅《金瓶梅》,就有17处提到了潞绸。

汉代织机复原图

如,第十四回,潘金莲过生日那天“上穿了沉香色潞绸雁衔芦花样对衿袄儿……”

第二十五回,惠莲和玉箫两人打立秋千,“被一阵风儿过来,把她裙子刮起,里边露见大红潞绸裤儿,扎着藏头纱绿裤腿儿……”

古代织机

第六十八回,吴银儿“上穿白绫对衿袄儿,藏花眉子,下着纱绿潞绸,羊皮金滚边”,还有郑爱月“解去下衣,仰卧枕畔,里面穿着红潞绸底衣”。

清代潞绸

另外,与《金瓶梅》同一时期的白话小说《醒世姻缘》,明朝万历年间沈瓒的《近世丛残》,翟九恩的《万历武功录》,方逢时的《大隐楼集》,以及余瑞紫的《张献忠陷庐州记》和明初杂剧《玉壶春》《说唐》,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等也在多处提及潞绸。

由此可见,在当时潞绸不仅是皇亲国戚的上等贡品、富贵人家的喜爱之物,而且是普通百姓的衣着用品,可谓“士庶皆得为衣”。(张文平)

用户评论

你很爱吃凉皮

山西的煤炭资源确实丰富,但它的丝绸产业同样不容忽视。我曾去过那里的一次旅行中,发现当地的丝绸制品非常精美,而且价格也非常实惠。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妄

在山西旅行时,我发现那里的历史和文化氛围非常浓厚,而苏州和杭州则以其丝绸闻名于世。这三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绝版女子

山西不仅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那里旅行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将妓就计

如果你对历史文化感兴趣,那么山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你可以参观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址。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风中摇曳着长发

我听说山西的丝绸非常有名,但我还没有亲自去体验过。我希望有机会能去那里看看。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揉乱头发

我对山西的丝绸产业很感兴趣,因为我知道它历史悠久且技术精湛。我想去看看那些传统的织造工艺。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凉凉”凉但是人心

我听说过山西和苏州、杭州一样都是著名的丝绸产地。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抱

山西不仅有煤,还有美丽的风景和文化遗产。我相信这会让你的旅行更加丰富多彩。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王派我来巡山!

我去过山西很多次,每次都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我喜欢这里的食物和人们。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等量代换

我已经去了三次山西了,但是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我真的觉得这个地方值得一游!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自凉丶

虽然我不是一个喜欢购物的人,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山西的丝绸质量很好。我很高兴我有机会看到它们。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杰克

如果你们想去了解中国的丝绸产业,那么一定要去看一看山西的丝绸博物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我曾经看过一些关于山西历史的书籍,然后我就决定要去那里看看。我真的很惊讶于那个地方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秋风

我还记得我在山西看到的那些精美的丝绸制品。它们的质量非常好,颜色也很漂亮。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你的小笨蛋

对于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山西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至少去一次。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晨与橙与城

如果你们想了解山西的历史和文化,那么建议你们可以去看看当地的博物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柠栀

我推荐大家一定要去山西看看他们的丝绸,你会被它们的美丽所吸引。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当地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