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一个旅游组做调研,受此启发。由于我从事这个行业时间不长,有些冒昧,分析可能不妥,还请大家见谅指正。目前,越来越多旅游专业的学生离开这个行业。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这个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学生离开这个行业的因素之一。
1.进入门槛低;
查一下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你可能会发现几乎每个月都有国内旅行社转为出境游旅行社,与此同时,一些旅行社会主动注销营业执照。业内人士和业内外人士的感受或许有所不同。旅行社的设立门槛似乎并没有调整,只要场地、人员(包括导游)、办公设备等符合基本要求,就可以开办旅行社。以前旅行社是前置审批,现在改为后置审批,不少所谓的“旅行社”(经营范围只有旅游咨询)拿到营业执照,开始做旅游相关业务了。
2、搬砖业务;
对于旅行社来说,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可能都不在自己手里,做的是整合营销,但往往价格不在自己掌控之中,营销能力差且不精准,市场份额下滑。旅游业有一个特殊环节,就是批发,这让一些旅行社不主动开发产品,搬砖模式就这样产生了,市场上充斥着同行价、市场价,批发商充当同行、代理商,市场乱象一直存在。
3.价格透明;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旅游要素价格越来越透明公开,旅行社的利润空间越来越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些人从特殊要素入手(或延长线路时间),让游客无法比较。但是需要考虑要素是否稀缺,如果要素的准入门槛很低,那么未来这个要素的价格会越来越透明。
4.游客的认知;
游客的认知其实是影响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目前,旅游的强势消费者在50-70岁之间,他们有闲暇时间,有稳定的退休收入,身体健康,可以行走,但对旅游的认知度不高。这个年龄段的一些人追求“一价全包”的幸福,每晚人均100多元,包三餐,对价格非常敏感,而不是主动追求高品质的旅游。曾几何时,“老年群体”被划定为“低价游”的代名词。
5.缺乏主动性;
笔者大学毕业后,很多旅行社从业人员基本都在50岁以上,思想僵化,缺乏跨行业交叉融合发展思路,缺乏主动性思维,没有自主IP,跟风现象严重。从澳新游、欧洲游、美加游,我们可以看到各个行业跟风,但缺乏自主开发,抄袭线路。专项游,从企业员工疗养到最近的研学游,一些旅行社没有自主IP,因为他们有一些“自有客户”,温饱问题不大。
旅行社发展需要多管齐下,不能简单一刀切、独善其身。一方面要提高准入门槛,从硬件要求到软件要求,推动标准化落地。另一方面,提升公民和游客的意识,倒逼旅行社拥有自主IP线路,保护线路知识产权,也是推动行业洗牌的一种方式。
二十年前,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希望二十年后,旅游业依然是一个拉动内需、解决就业问题、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满足感的产业。
- 结尾 -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