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至20日,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以下简称“红色旅游大赛”)全国总决赛在辽宁丹东举行。本次大赛共吸引全国676所高校、4706支队伍、2.8万名师生报名参赛。经过激烈角逐,60支队伍入围全国总决赛。其中,南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湖南财经学院、广西艺术学院6件作品荣获大赛特等奖。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司长、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佟钊,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才,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陆锡超,丹东市委副书记、市长郝建军,丹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石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计金彪,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秘书长顾惠民等领导出席颁奖仪式。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典礼
第十三届红色旅游大赛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等单位承办。大赛主题为“激发青春梦想 勇闯新时代”,聚焦新时代,培养时代新人。大赛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大赛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充分展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建国之功、生态文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伟大壮举和精神力量,力求让参赛师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红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自觉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任,为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信念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大赛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发地辽宁丹东举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继承发扬抗美援朝精神,以青春热血传承红色基因,以青春创造力延续红色血脉,具有特殊意义。在作品类型上,本次大赛共设计了“红色旅游线路设计”、“红色旅游营销方案设计”、“红色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红色足迹微视频”、“红色精神微讲解”、“红色故事微漫画”六大类。 将党史、思政课学习教育与社会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山海里实践,在红色家乡触摸历史脉搏,自觉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十三年来,红色旅游大赛吸引了全国大学生的热情参与,彰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本届红色旅游大赛呈现出四大亮点:新群体、新视角、新表达、新赋能。本次大赛参赛选手大多为“00后”,参赛作品具有鲜明的“Z世代”特征,是带来更新、更潮流的红色旅游创意策划的新群体;本次大赛大学生除了注重传统红色旅游内容外,更注重红色旅游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结合、红色旅游与民族精神的结合,拓宽了红色旅游的新视角;此外,参赛选手从“看客”变为“参与者”,通过设计红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参与拍摄红色旅游微视频、绘制红色漫画等方式,融入红色文化场景,让红色历史学习“走进大脑、走进心灵”,开创了思政教育新模式; 新的表达体现在不少参赛作品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进行“人景互动”,获得媲美实地参观的沉浸式体验,从而保留红色旅游资源的“活力”。针对红色遗址、古迹等物质旅游资源,部分参赛作品采用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全面获取历史建筑全方位、高精度信息,采集红色旅游资源空间数据和影像数据,呈现红色旅游的新表达。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徐海军致辞
颁奖仪式上,资源开发部负责人表示,举办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和有力示范。大赛已连续举办十三届,已成长为全国高校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实践点和展示红色智慧和力量的精彩舞台。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大赛形式,扩大大赛规模,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促进大赛成果转化,传播红色文化,吸引更多高校和大学生参与,以新时代的语境、新时代的创意策划为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旅游发展增光添彩!
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赵通致辞
赵通表示,红色辽宁记载着我们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和史诗奋斗历程。要把辽宁“活”的、“亮”的、“热”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向高潮,全力打造红色旅游新高地,加快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本次红色旅游大赛充分、多维度展现了辽宁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辽宁全面振兴增光添彩、增添活力。
丹东市委副书记、市长郝建军致辞
郝建军表示,丹东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抗美援朝战争发动地和抗美援朝时期祖国战略后方最前沿,享有“英雄城”美誉。以抗美援朝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是丹东的精神遗产,以鸭绿江断桥、抗美援朝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景区是丹东的精神高地。丹东将学习借鉴大赛中的典型案例,推动丹东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计金彪致辞
计金彪表示,红色旅游大赛不断创新红色旅游发展理念,把专业教育与红色教育、思想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创了针对性强、灵敏度高、呈现性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我国旅游和外国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牢牢利用大赛平台,推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普及化、常态化,引导大学生有作为红色基因传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国总决赛评委、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马卫芳点评
颁奖典礼上,评委马卫芳点评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时代都有每个主题,每代人都有每个使命。在新的长征路上,每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责任。红色旅游大赛不仅是展示当代大学生创意策划才华的平台,更是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阵地。如今已经走过了13年,大赛独特的魅力在于内容不断丰富发展,参赛人数逐年增加,作品质量不断提升,效果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这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最后他寄语参赛大学生:希望大学生在人生最重要的节点,培育红色情怀。红色情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做好难事一定会有回报,难事更能体现价值,难事更能体现责任,难事才能赢得赞誉和成功。 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是一个开创性的事情,希望大学生要把握正确方向、勇于创新、坚持不懈;最后希望大学生要珍惜自己的热情与理想,不负青春,追逐梦想。
与会领导及嘉宾为特等奖团队颁奖
与会领导及嘉宾为一等奖团队颁奖
红色旅游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委、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张辉表示,新时代,希望从新面孔中看到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专业能力、舞台风采。大学生可以通过红色旅游设计了解红色旅游内涵,挖掘红色基因,展现专业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颁奖典礼上,获奖者展示作品
红色旅游大赛全国总决赛评委、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原副巡视员刑吉平表示,红色旅游要把旅游规律和红色教育要求结合起来,深入挖掘精神因素,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红色教育宗旨。要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加入能吸引青少年的因素,使其成为青少年必看的节目,确保红色因素得到充分体现。
10月19日上午,在鸭绿江畔、抗美援朝纪念塔下,一堂别具一格的思政课开课了。入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全国总决赛的60支队伍、近200名师生齐聚抗美援朝纪念塔下。全国红色旅游五好导游、辽宁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导游裴延安给师生们讲述了她心中的英雄、当代中国保卫战、时代民族楷模、2021感动中国的人物朱彦夫的感人故事。朱彦夫14岁参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100余场战役。 抗美援朝长津湖地区战斗中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当选村支书的朱彦福拄着拐杖带领乡亲们走了25年的致富路,在他的带领下,曾经的贫困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先进村。
选手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
特等奖获得者、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工程学院学生许传润说:“作为年轻人,我们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万卷书不如万条路,当你真正来到一座英雄的城市,你自然就会融入其中。今天在抗美援朝纪念馆,这些具象的展示让我震撼,这节思政课让我更加意识到年轻人的使命,激励我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参赛选手、广西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刘忠宇表示:“我不仅是一名参赛选手,更是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责任重大,一定会牢记教导,运用所学知识,为建设文化强国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红色旅游大赛‘以赛促学’的做法很好,让我能够更好地把概念性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西北师范大学新火耀龙源队的赵子涵说,这种方式也能促进我的理论学习,让我在书本学习上更加扎实、准确。在赵子涵看来,弘扬新时代红色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红色资源的开发,营造一种教育氛围,让更多的人在这种氛围中领悟到红色精神的内涵和本质,进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学院指导老师郑红教授表示:“作为指导老师,我为同学们通过不懈努力赢得进入决赛的机会而感到自豪,也为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而感到荣幸。红色旅游大赛是我们把学生思政教育从课本走向实践、从传统方式走向行走课堂的一个良好切入点。这种‘无声’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接受。”
红色旅游大赛自2011年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发起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三届,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大学生旅游专业竞赛,入选教育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国家级精品项目,被誉为“千校万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走在祖国大地上的思政课”。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