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剑阁旅游网欢迎您!在旅行中寻找最年轻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 > 

探索石家庄周边:秦朝十大古县城揭秘,井陉、灵寿、行唐独占三城,你还有哪些了解?

编辑: 时间:2025-04-07 18:21:30 浏览量:1445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探索石家庄周边:秦朝十大古县城揭秘,井陉、灵寿、行唐独占三城,你还有哪些了解?和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探索石家庄周边:秦朝十大古县城揭秘,井陉、灵寿、行唐独占三城,你还有哪些了解?以及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 恒山因其地势险要,气象雄伟,素称北岳。

恒山

飞狐陉是连接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的重要通道。雁门关是古代塞北少数民族入侵内地的必经之路。恒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恒山一说位于山西大同市浑源县恒山南路。一说在河北阜平与唐县交界处的大茂山,称之为曲阳恒山。

大茂山

恒山郡就在其以南,包括曲阳恒山以南,鄗邑(柏乡固城店)以北,上艾县(山西平定县北)以东,钜鹿以西,方圆500里。基本和战国中山疆域相合。

秦朝恒山郡政区图

  • 秦代恒山郡在《史记》中虽没有明确指出。但多处都露端倪。如前209年,赵王武臣“使李良略常(恒)山”。不久,秦将王离围巨鹿,“(陈)馀北收常(恒)山兵,得数万人”。

前208年,“立张耳为常山王”前205年,“汉乃以苍为常山守”。

秦帝国《剑桥中国秦汉史》

更有岳麓书院秦简简文

罪人?当戍请(清)河、河间、恒山者,尽遣戍□□地。清河、河间当戍者,各戍…

能拥有数万兵卒,而且张耳做的是“守”,以及秦简中三郡并举,这就说明恒山郡此前必有无疑。另外,《秦封泥印考》有“恒山侯丞”也证明确实有恒山郡。

秦封泥

  • 既然有恒山郡,那郡治在哪呢?

郡治就在东垣。今天石家庄东古城一带。

恒山郡辖县

出现在史籍中的有十余个。分别是东垣、九门、石邑、井陉、南行唐、棘蒲、灵寿、苦陉、曲阳和宋子。

我们就先从东垣说起吧。

东垣

战国中山时期,东垣就已经有城邑。前305年,赵武灵王攻中山。中山献四城求和,其中就有东垣。秦灭赵,设置恒山郡,东垣县,东垣就成为县治、郡治。

秦末张耳为恒山王,汉初张苍为恒山郡守,治所在东垣。在韩信消灭了赵氏残余后,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把恒山郡治迁到了元氏。前197年,刘邦亲率大军赴东垣,平定赵利叛乱,使石家庄一带形势得到稳定。他改名为真定,意为“真正安定”

公元前179年,为避汉文帝刘恒名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简称“常山”。

东垣遗址公园

前113年,汉武帝封刘平为真定王,都城东垣。辖真定、绵蔓(今鹿泉市北故城)、藁城、肥垒四县。

东汉时真定王刘杨谋反,被大将耿纯平定。废真定国,改属常山郡,郡治元氏。

东垣在汉朝后名真定

三国曹魏时,常山郡治又从元氏迁到真定,即东垣。此后经过两晋时期的扩建,它成为了河北中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魏道武帝398年常山郡治迁到了安乐垒,也就是今正定。此后安乐垒地位不断提升。除北齐一度迁回东垣外,东垣辉煌不再,后来就连县治也到了安乐垒 (即正定),东垣最终沦为村庄。

东垣古城遗址

后来到了1956年,第一次文物普查,发现了东垣古城遗址。位置就在东、西古城村。此后,不断有出土文物。1963年发现西汉文帝时的钱范、泥碗、陶马和大批燕赵刀币。在东古城村东挖出了汉魏时期的瓦当等建筑构件。

真定故城出土建筑构件

2011年,2012年发现城垣、护城壕、窑址、水井等遗迹222处,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保。

2008年文保碑

九门

九门位于河北省藁城市西北15公里九门乡九门村。紧邻滹沱河北岸。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城邑。为中山国所属。后来归属赵国。赵惠文王时期,蔺相如为加强防卫,抵御齐国进攻,建九门大城。

九门古镇

据说蔺相如为防止城外河水进城,他在北、西、南三座城门外建了三座坡度很小的暗山。然后又在东门建了一座小门,用于城内水外泄。冲刷久了,就形成沟,这就是现在的深街的由来。

深街

蔺相如在此还发行过三孔布币,反映这里经济的繁荣。后来秦灭赵,这里成为九门县治。汉承秦制,这里与藁城(藁城丘头)、肥垒并称为县城。

此后九门做为县、县城一直延续。一直到隋617年,李渊入长安,设九门郡。618年窦建德控制河北。改九门郡为观州。改钜鹿郡为廉州(藁城市)。622年又废观州,归属恒州。

千年古都 九门

756年,九门经历了一次大战乱,一场浩劫。第一仗,正月李光弼在九门县南逢壁,袭击叛军。叛军大败。史思明率军固守九门藁城。

第二仗,四月中旬,史思明固守九门,郭子仪李光弼率十万蕃汉士兵进攻,最终大胜。第三仗,六月,唐军被安禄山大败,玄宗西逃。郭子仪李光弼不得不放弃河北。史思明扫荡诸郡县。在九门残杀数千人。

九门壁画

唐朝末期,成德军王氏集团割据河北,同时又出现朱温和李克用两大势力。885年,成德军与李克用军队在九门大战,最终成德军大败。

到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取消了九门县建制并入藁城,此后这座越历1200多年的古城,就逐渐冷落下来。

石邑

石邑位于鹿泉封龙山北边的南故邑村西北。

石邑的历史从春秋就开始了。鲜虞控制滹沱河沿岸地区,而晋国就在石家庄南部建立了石邑、棘蒲、柏人等城。

《韩非子》说,“董安于为赵上地守,行石邑山中。”大讲治理石邑方略。说明石邑属上地郡,石邑春秋时期已有。

《韩非子》

战国时,中山国所属城邑也有石邑。

《史记》也记载,(前305年)赵武灵王攻中山,取鄗、封龙、石邑、东垣。

秦灭赵,置石邑县。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前208年,李良进兵石邑城。控制石邑到井陉一带。后刘邦建汉,承秦制,石邑仍为县。此后石邑一直为县城,到隋初,迁石邑县治于万夏(今石家庄振头)。从此这座古城逐渐衰落。

井陉

在战国时期,就有井陉寨,为中山国所属。中山国还在井陉铸造过“五陉”货币,《战国策》中有“绝五陉”的记载。

中山国疆域

前233年,前232年,前230秦军三次攻赵,都是兵出井陉口,结果都被李牧大败。前229年,秦集结最精锐的军队第四次进攻井陉,李牧及副将司马尚率师固守,沿山筑垒,又一次力克秦军。

最终,秦使用反间计,赵王迁杀了李牧。秦才成功突破井陉防线,灭了赵国。

井陉绵河

秦灭赵后,设立井陉县,属恒山郡。县治就在今井陉矿区北边的天户村。

井陉天户村

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天户已经拆迁,一片狼籍。它的南面就是矿区。不过,幸运的是这里残破的建筑还有明清风格。尤其是这座庙里,居然还有一座国保,唐代陀罗尼经幢。

天户村地名牌

井陉白石岭还有秦皇古道。经鹿泉土门关、头泉进入井陉,从山谷而上,过白石岭,到微水。秦始皇病逝,就是经井陉西归的。

白石岭遗址

其实在白石岭,还有一座陈馀祠和韩信庙。历史上著名的背水一战就是在这里展开的。

日本《大唐风土记》《背水一战图》

前204年,韩信张耳统兵数万,东下井陉,与赵王歇、陈馀在此决战。赵军就驻扎在土门关到白皮关一线。最终韩信以少胜多,大胜赵军。

微水现存的《韩信背水阵碑》

天户村从秦朝始为县治,除了北齐时,石邑并入井陉,县治移到鹿泉南故邑之外,一直在天户。

到了隋初文帝时,石家庄范围有三州,恒州、赵州和定州。后来又分赵州置廉州和栾州,分恒州置井州。州治天户。不过到炀帝时井州废掉,仍为县。

唐朝末年,河北成德军对抗朝廷。821年易州节度使柳公济在白石岭大败成德军,杀千余人。

五代十国时期,951年,北汉出兵井陉关,进逼平山,被后周镇州守军击退。

天长古镇

到了宋代,1075年,井陉县城从汉唐以来的天户村移到了控制绵曼河谷地的天长镇。使之成为了军事政治中心。属威州。而天户也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过战争没有结束。1126年,金军攻宋。5月种师中率兵由正定出井陉,救援太原,英勇奋战,最后壮烈殉国。

9月,金兵南下攻宋,金将宗望直逼井陉。镇守井陉的种师闵加固城防,率军埋伏山谷两侧,金兵死伤惨重。后来金军反攻,种师闵被擒杀,古城沦陷。

天长古镇大石桥

天长古镇现存有明朝城墙,为洪武九年建。以土为主,夯土城墙。北高南低,俗称簸箕城。1569年为防水患,改成内土外石。除城墙外,还有孔庙、城隍庙,王家大院、皆山书院,观音阁等古迹。

大石桥狮子

古镇东边大石桥又名逸仙桥,是乾隆年间建筑。狮子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形象生动,还是省保。

大石桥文保碑

天长镇村北边还有一个显圣寺,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1014年,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丁渭、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向敏中和丞相王旦共同签发《敕赐庆成院额牒》,赐井陉县天威军古迹天宫院为庆成院。井陉县尉及县令进行大修并刻碑。

显圣寺

南行唐

南行唐是战国中山所属的一个城邑,位于今天行唐县行唐镇东北。

行唐故郡遗址 二号车马坑

《行唐县志》记载:行唐原名“南行唐”,是“唐(尧)南行”的倒装,传说唐尧从北边领地“唐”出发去平阳即位,南行经此地,北魏去“南”字为行唐,成为行唐县名。

在战国,赵惠文时期,赵国在这里筑城。《史记》载,(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城南行唐。后人还在此发现了两种三孔布币,背文分别是“两”和“十二朱·一”

后来,秦灭赵,在这里置南行唐县。在今行唐镇北。后世汉朝,三国没有什么变化。北魏时期,《魏书·地形志》载

太和十四年(490年)置唐郡,二十一年罢郡立(县),熙平中移犊乾城,治唐城。即今龙州镇。

磁河

行唐和灵寿之间有一条磁河。隋开皇六年,即586年,分行唐西置滋阳县。就是以位于滋水之阳而得名。只不过武德四年(621年)又被废而归行唐。但历史总有自己的印迹。

1988年秋,上滋阳村民就发现了一块墓砖,刻有“大业元年正月廿日恒山郡滋阳县乡长德里奴卅”,告诉我们滋阳县曾经存在过。

到了大历三年,即768年,行唐置汦州。下辖灵寿和曲阳。六年之后又废。

棘蒲、宋子

棘蒲就是赵县。从石家庄往东南沿着石栾大街一直走,过了栾城再顺着308国道走就是赵县了。

棘蒲其实早就春秋时期就有了。是晋国建立起来的。后来,被鲜虞占领。《左传》记载:鲁国之“师及齐师、卫孔幸、鲜虞人伐晋,取棘蒲”。棘蒲就是现在的赵州镇。

战国时,中山国占领了棘蒲东北的宋子。后来,宋子又成为赵国的属地。赵国曾在这里发行过背文为“十二朱”的三孔布币。《史记》中记载前251年伐赵,“燕军至宋子”。

宋子城遗址

秦灭赵后,建立棘蒲县,其位置就在今赵县城西。

西汉时,赵县曾有宋子县和平棘县,平棘就是赵县固城。后来都成为侯国。宋子封的是许瘛,平棘封的是林挚。赵县东北宋子故城以西,以各子村为中心汉墓群,多属西汉,也有东汉遗物。

赵县各子墓

另外,还有封斯侯国(在封斯村)。敬武县,在东范庄。到了东汉,就只保留了一个平棘县。

西汉常山郡及周边政区图

三国时期,曹魏将栾城并入平棘县。

北魏时期,这里行政区划做出重大调整。宋子县并入平棘。平棘也赵郡治所从原来的房子移到平棘。平棘也由原来的固城移到今赵县城。这是赵郡成为石家庄东南部政治中心的开始。

隋文帝时,设栾州,代替赵郡。州治平棘,辖宋子等六县。炀帝时沿袭。隋末辖区有所扩大。618年称赵州,唐沿袭。

1119年,升赵州为庆源府。领平棘、宁晋等七县。到北宋末,石家庄一带分三府两州。

北宋河北西路真定府周边

1129年,金改庆源府为赵州,1151年改为沃州。州治在平棘。

元朝时,仍称赵州,辖七县。明朝的赵州降为县。清代的赵州还管辖高邑县。

赵州是一座历史名城。文物古迹众多。比如赵州桥,建于隋朝,由李春设计建造,后由宋哲宗赐名安济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

柏林禅寺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是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柏林禅寺

赵州陀罗尼经幢始建于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因幢体刻有陀罗尼经而得名,是中国最高的一座石经幢。被誉为“华夏第一经幢”。

赵州陀罗尼经幢

大观圣作之碑,建于北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为宋徽宗赵佶撰文,由书学博士李时雍模仿宋徽宗”瘦金体”摹写,极为珍贵。

大观圣作之碑

灵寿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

——《史记》

早在春秋时期,灵寿古城就是鲜虞人的定居地了。中山桓公时期,成为了中山国的都城,地点是河北平山三汲乡东南。

中山王墓博物馆

城址内发现大量夯土建筑遗迹,多达11处。其中有官营手工作坊区,也有居住区。黄山被圈在城内北端中心。

前296年赵灭中山,灵寿陷落,城被毁。接下来秦灭赵,置灵寿县,县治位于灵寿县西北故城村。汉承秦制,置灵寿县,依然在故城。

故城中山

此后灵寿县治一直未改。直到北宋,降为镇,归行唐管辖。金代重新为县。后到清一直如此。

说起灵寿的名人,那得看北宋。一是开国大将曹彬。为官清廉,能征善战,为北宋统一立下战功,后为雍熙北伐的东路军主帅。

曹彬

二是曹皇后。宋仁宗皇后。性慈俭,重稼穑。处事果断。仁宗死后,英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垂帘听政。宫内朝廷,肃然有序。后神宗即位,有乌台诗案。在她的劝说下,苏轼得以出狱。她说,仁宗时,苏轼得中,皇帝说,“我为子孙得两个宰相。”

苦陉

战国时期就有苦陉。中山国所属的几十座城邑中就包括苦陉。位于现今定州市的邢邑镇。

邢邑镇今貌 网络图片

苦陉后来属赵国。《史记》上说

陈余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

秦灭赵后,置苦陉县。县治仍在邢邑。

《元和郡县图志》

西汉时,苦陉仍为县城,为汉高祖恒山郡二十五城之一。

恒山二十五城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这是改名最频繁的一个地方。据说战国时期,魏国李克也就是李悝治理中山,苦陉的地方官上报中央的赋税很高,李悝就说,苦陉是个穷地方,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收入。这不是搜刮老百姓吗?于是就免了他的官。

汉代它隶属于中山国。东汉章帝时改名为汉昌。魏文帝曹丕改名为魏昌。北齐时撤销县制。隋开皇十六年即596年设隋昌县,属定州。唐高祖武德四年改名唐昌。天宝元年即742年改为现名,邢邑。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在邢邑西南十九里,还有一处廉颇墓,向朋友打听,居然现在还有,也是真有历史了。

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燕大将慕容恪打败冉魏皇帝冉闵,就是在这里。

曲阳

曲阳在战国时期曾为中山国所属城邑,在今曲阳县西。后属赵国,秦灭赵后,设曲阳县。西汉时期,为与下曲阳(今晋州)区别,改为上曲阳。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即446年,上曲阳县并入新市县(即今正定县新城铺),称新市县。北魏景明元年即500年,恢复上曲阳县,并移治到今河北曲阳县城。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即556年, 去“上”字称曲阳县至今。

北岳庙 网络图片

小结

石家庄一带的十大古县城说完了。它们的故事曲曲折折,它们的风景美不胜收。我们曾在冬日暖阳中踏雪而行,看东垣,却为寻那一段古城墙戴月而归;

也曾到九门古镇,在滹沱河边看广阔冰河,遥想唐朝古战场;我们还曾到驱车260里穿山越岭,一路颠簸到井陉,寻秦皇古道,赏天长古镇;

我们还曾去古赵县,宋子城,雨中与陀罗尼经幢、大观圣作碑做近距离又穿越时空的对话。…

太多了!太美了!石家庄一带的古城,那些风景,那些故事。值得我们去关注!

参考文献:

1.《史记》

2.《石家庄通史》

3.《剑桥中国秦汉史》

4.《从出土文献看秦时赵郡与恒山郡的变迁》

5.《秦史集》

6.《行唐县志》

7.《魏书·地形志》

8.《左传》

9.《元和郡县志》

用户评论

莫飞霜

我也去过这些地方不少次!感觉最美的还是灵寿,那里的古代建筑保存得真好。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雨后彩虹

这篇文章提到的几个古县城我都去过,真的很有历史气息啊!特别喜欢行唐的老街,那里充满了年代感...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然淺笑

我也是秦朝重臣的粉丝,每次看到石家庄一带相关的东西就特别激动,想了解秦始皇在这些地的活动!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各自安好ぃ

我觉得这篇文章选得很不错,我从小就在石家庄长大,这几个地方我都去过,很有历史感!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酒笙倾凉

井陉?灵寿?行唐?感觉都偏村落一点啊,没像其他古城那么兴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失莫忘

我只知道赵州桥、正定,其他的真不知道!还是想去看看这些古县城的美丽风光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这篇文章让我对石家庄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这些地方有着这么丰富的文化底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写薰衣草的香

我觉得不够全面啊!还有很多其他很棒的古县城,比如赵、正定等等,为什么不提一下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鹿叹

石家庄不愧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这篇文章让我对秦朝后期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娇眉恨

文章说的太笼统了,希望能详细介绍每个古县城的历史背景和特色建筑!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早不爱了

我觉得这篇博文内容很不错,而且选择了一些比较不常见的古县城,我很想去探索一下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石家庄真是宝库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厌归人

不过呢,我认为这篇文章缺少一些图片的加持,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这些古县城的美丽风光呀!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我去过行唐好多次了,那里有座老庙真的很有特色,可惜这次没有提到的...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败类

对秦朝的历史了解太少了,希望这篇文章能更详细地说说各个古县城的过去,让我对这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弃我者亡

我最近也在研究石家庄的古文化啊,这篇文章说的这些地方我都想去看看,希望能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绳情

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不错,能让人对秦朝时期的石家庄地区的历史有个简单的了解。建议以后可以深入介绍某个特定古县城的历史!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菢过后只剰凄凉

文章提到的很多古县城都是第一次听说,觉得很有趣!我想去看看这些地方,体验一下古代风貌的魅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王派我来巡山!

这篇文章真是太棒了!让我更加想去感受秦朝的古县城的魅力。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关于石家庄历史文化的文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当地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