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剑阁旅游网欢迎您!在旅行中寻找最年轻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 > 

小店、小巷、小城,这届吃货们的美食新地标

编辑: 时间:2024-08-10 12:03:07 浏览量:

去小城,去巷陌,去最不起眼之处,在本地人的烟火故事中,品市井长巷里的地道风味,咀嚼人间至味至情,以味蕾感受一座城市的气质与变化……

如今,虽然追求高档炫酷的餐厅仍不失为一种选择,但人们似乎更希望回归本真的美食和生活。

1

街坊的温度

煲仔饭的惊喜,埋在温和的码料、米饭之下。

广州的老饕也认可,煲仔饭的灵魂在于锅底的“饭焦”(粤语中的锅巴)。

怀有这种期待的食客,很少被超记煲仔饭辜负。他们总能从砂锅底部,铲起一整块硕大、金黄的锅巴。它像是从砂锅的模型中脱落一般。焦香,干脆,嚼起来喀吱作响。

超记的开放厨房内,师傅们掌控着一排排老旧的砂锅。他们时而在煲盖上淋油,时而倾斜转动锅子的角度。淋油,是为了形成锅巴。转锅,是为了让食材受热均匀。


超记煲仔饭的荣誉十分华丽。

它在2024年登上大众点评必吃榜,创始人超叔,被许多媒体称为“广州最会做煲仔饭的男人”。

但是,超记煲仔饭门店给人的印象与“高端”二字无关。开在龙津东路的这一家,隐匿在低矮的老房屋中。周围是两车道和小巷,夜晚的觅食活动格外热闹。店铺并不大。旁边的连锁药店看起来也比它气派。

在附近众多“广州老字号”餐馆中,这家超记煲仔饭是价格最低调的之一,人均消费不超过30元。23元,就能吃到招牌的腊味煲仔饭。

如今成为众多外地游客必吃小店的超记煲仔饭,延续了最初的质朴基因。现在的门店经营者梁广标说,不抬高价,是因为他们“从民间来”,是靠做“街坊生意”、“家庭作坊”起步的。

超叔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做饭是他从小就热爱的事。他说,自己能做出好吃的东西来,就感到很开心。在没有电饭锅的时代,煲仔饭是父母、邻居拿手的家常食物。超叔耳濡目染,习得了这门手艺。

但他真正开始以饮食为业,却是为生存所迫。

1998年,下岗工人超叔和妻子在北京路摆起了煲仔饭的路边摊。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肩上压着生计和供女儿读大学的担子。煲仔饭几块钱一煲,最困难时,一天卖不出两煲。超叔还是坚持了下来。

渐渐地,精湛的厨艺吸引了北京路附近一批稳定的顾客。之后几年,超叔的生意遭遇过非典的侵袭、街道环卫的限制。经营艰难时,他一度放弃做煲仔饭,转卖当时十分火爆的麻辣烫。直到2013年,一位邻居向他表达了对超记煲仔饭的欣赏和思念,“如果没人来吃,我天天过来帮衬你。”超叔深受打动,开始在固定的店铺里重做煲仔饭。

回归初心后,超叔的煲仔饭事业一路向前。店铺从小区民宅内,开到大街边,从越秀区,拓展到荔湾区。

超叔很难割舍他与街坊之间的情谊。老人、腿脚不便的邻居点单,超叔经常亲自为其送餐到家。因为老顾客的喜爱,很长一段时间内,超叔不愿关闭小区内最偏僻的一家。他说,顾客在那里“能感受家庭的氛围”。疫情期间,店铺一度遭遇关停危机,也是依靠外卖平台和街坊的支持,超记煲仔饭才挺过来。

年过七旬的超叔已经退休,接手门店的是以前的街坊好友。

十几年来,超记煲仔饭一直坚持使用明火烧制。梁广标介绍,明火的烹饪温度远高于电火,像许多餐厅一样用电烧煲仔饭,虽然出餐快,机械化程度高,却无法形成完整的锅巴,食物的熟度也难保一致。尽管明火意味着更高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超记还是选择守住传统地道的风味。

超叔曾说,做出好的煲仔饭没有什么秘诀,无非“手要勤、耳要听、眼要看”。当今店铺的师傅,延续的正是这份经验。店内达到“师傅”级别的,经手三万煲以上,在这之下,则是“学徒”。在食材新鲜、米水量合适的前提下,用眼睛看蒸汽;用耳朵听锅巴滋滋滋的声音;四边转煲,让受热更均匀;最后用手去感受煲盖,如果很烫很烫,就差不多可以了。

凭经验掌控的手艺存在瑕疵,不如流水线作业的标准,却有私人定制的关照。老街坊对煲仔饭的口味有不同需求,南北食客、老人小孩想要的也有差异的。师傅们总是不断调整水量、火候、调味,适应各种备注。“餐饮能做得好,其实是带温度的。不单是人的温度、食物的温度,还有情感的温度,咱们是在用传统的方式维护好、传承好它。”

2

慕名而来

味蕾连接的,不只是过去和未来,也是此处与远方。

“味蕾游”愈发成为受欢迎的出行方式。游客们为品尝一份佳肴,不远万里,奔赴山海。《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92.3%的受访者会在旅游前或旅游中做美食攻略,93.1%的受访者将体验当地美食作为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

美食,是人们探索地域的指南针。

2024年,这个指针在传统的大城市领域之外,开辟出小城县域的红海。

美团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县域酒店的预订量同比增长47%、商超订单量同比增长55%。天水、正定、淄博、台州、柳州、延吉等以美食为特色的小城,住宿预订量增幅明显。

在这波浪潮中,还有义乌这样的县级市异军突起,展露出世人未见过的另一面。

在“小商品之都”的身份之外,它解锁了新称号:“美食联合国”、“万国美食天堂”。2024年五一,人们为了避峰,“反向旅游”来到义乌,却让它成为热门景点。

社交媒体上出现了打卡义乌美食的热潮。游客分享感受:“两天刷完,一趟如同出国”,“为了尝这两口,来了义乌”,“从来没见过,世界义乌有那么多游客。”

紧邻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稠州北路,开着上百家外国风味餐厅。其中,BEYTI RESTAURANT贝迪餐厅,是2024年大众点评必吃榜的新成员。五一、清明期间,贝迪客流暴增,等位需要排队2-3小时。

餐厅有三层楼,装潢富丽典雅,彰显中东韵味。乳白的雕花和浅金色灯光勾勒出门面。店内,大理石、高脚杯、水晶灯交相辉映。

这里是品尝阿拉伯风味的宝地。土耳其大饼,长过手臂。混合烤肉,烟熏厚实。招牌米布丁香甜浓郁,炙烤的奶皮、冰凉的内陷、软糯的米粒,带来丰富的口感。还有香锅奶酪炸虾、辣扁豆汤、茄子酱、鹰嘴豆泥等特色美食。

贝迪餐厅介绍,“店里现在有‘八国厨师’,总共三百多道菜,涵盖近二十国口味。”

在阿拉伯语中,“贝迪”是“我家”的意思。餐厅的约旦老板穆罕奈德解释,“就像请客人到我家里吃饭一样,希望大家来餐厅有回家的感觉。” 2002年,义乌国际商贸城(一期)开始营业,乘着这股东风,穆罕奈德来到义乌,跟叔叔合伙开了当地第一家阿拉伯餐厅。中东等地的外商,感叹自己终于能吃上家乡菜。

有了第一桶金,穆罕奈德开办了自己的餐厅“AQSA”,它后来改名为“花”餐厅、贝迪餐厅。来华二十余载,穆罕奈德和中国姑娘结婚生子,又在中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义乌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如今假期的就餐高峰,中国顾客的占比超过外商。穆罕奈德表示,“我们的菜也按照中国人的口味,推出了一些新品。比如烧烤,用木炭串起来。很多中国客人都是看美团、大众点评,拿着菜品的照片来点菜的,我们的(外国)店员也基本都会中文,会推荐菜品。”

在大众点评必吃榜的地图上,还有一些核心城区的“周边县域”被点亮。

新上榜商户——山下人家•土砂锅腊排馆就是一家开在成都青城山风景区的农家土菜馆。其招牌菜“土砂锅腊排”,一直选用新鲜腌制的腊肉。

腊肉,是青城山的特产。山中气候湿冷,最初,村民往肉类加高盐熏制,是为了长期保存。经过代代传承和改进,青城山腊肉已成为一道地方美味。

将肉洗净,用炒过的盐、花椒、辣椒,腌一整天,再用柏树枝烟熏,风干。本地人彭老板介绍,根据父辈传下的经验,“柏枝不能有明火,只能有烟,才会有香味。”熏房的温度、腌制时长都要严加把控,“投入心血进去,(肉)才会好吃。”

煨排骨用的砂锅,则是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县土火锅。彭老板表示,“想把小店做成‘腊肉体验馆’,弘扬家乡美食文化。”

从青城山景区下山,沿路就能看到山下人家。经历了登山的疲惫,一锅肉香逼人的腊排,最是让人满足。社交媒体上,好评和推荐不断。更多远方的客人,也慕名而来。

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在演讲中提到,“城市和美食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美食就是城市最好的名片。”

也许,我们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捕捉一座现代城市的特点。它们本身,总是不断变换面貌,消弭着彼此的界限。

但是,味蕾让人对城市的印象鲜活起来。景德镇的瓷泥煨鸡、延边的朝鲜参鸡汤、襄阳的黄酒配牛肉面。这些具体的、冒着热气的佳肴,印证着城市独特的地域气质。

大众点评必吃榜新纳入的58个城市,正是通过这些味道,与远方的人们产生联结。

3

应对流量

数据显示,2023年的必吃榜发布后,上榜商户线上流量同比增幅近50%。首届“必吃节”拉动商户交易规模同比增长超80%。“去年上榜之后,甚至有从宁波过来的游客,我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啊增今牛•潮汕牛肉店的李老板表示。

在张川看来,平台的引流,给了许多小店“走下去”的信心。

“所有餐厅在发展过程中,品牌都很重要。对小店来说,持续经营时间很长,手续繁杂,食材不是那么高端,还得卖出价格来。商业化认知是他的核心痛点。传统的技艺,往往不能有效变现。但是必吃榜提供了帮助,线上化提供了帮助。例如,我们会看到很多夫妻店,他们自己开太累了,餐二代不愿意接班。有了必吃榜,看到他们的生意非常好,子女愿意接班,就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了。”

与平台流量一起到来的,还有新经营模式的挑战。

大众点评必吃榜负责人张雪娇在受访中提到,对于许多新上榜的餐厅来说,痛点在于“泼天的富贵”、“一夜爆红”带来的压力。

她回忆,上海普陀区有一家卖本帮菜的沪上馨和小馆,店里的面积非常小,只有十几张桌子。爆红后,人手根本忙不过来。老板中午无法休息,员工一天连轴转,翻8次、10次台。

另外一个困难是,众口难调。张雪娇指出,“一旦上榜,店里就会出现非常多的拎着箱子来吃的游客。有的游客,吃不惯地方菜系,比如上海菜太甜了,就会有差评。”

为了适应线上传播带来的变化,小店不得不改革。超记煲仔饭之前奉行家庭作坊的生产方式,超叔夫妇包揽所有工作,通过平台爆红后,他们为了分担压力,把握好品控,招收了更多的徒弟。外卖送餐时间过长会破坏锅巴的香脆,超记多次调整包装和技术,但因为天气或其他因素,外卖订单还是会出现口感的问题。经营者认为,“只能慢慢优化,慢慢去接受,去改进。”

张雪娇表示,平台也在为商家提供支持,应对变化。“对于上榜的商户,美团、大众点评有给大家提供可以免费申请的排队机。因为排队而影响用户体验,也是必吃榜上榜商户的痛。”

“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工具,帮助商家分析哪些服务需要提升。例如,有些北方客人觉得上海商家分量太小了,我们就建议商户根据反馈做调整。餐厅运营是非常细的,我们能够做好的就是陪伴商户的经营成长。”

4

发现宝藏

“百城千味,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在大众点评2024年“必吃榜”的榜单上,更多小店、小城也正大放光彩,带来新气息。

与广州超记煲仔饭、义乌贝迪餐厅里的故事相似,“发现更多美食目的地、发现更多的地道餐厅”成为2024年榜单的亮点。

2797家上榜商户中,近半数为城市特色商户,烟火小店占比达46%,小吃商户超过500家。张雪娇指出,“如果把正餐、小食快餐拉通来看,70%的商户(人均消费)不过百。”

在新增的58座城市中,近半数为“味蕾游”热门城市。文旅市场的县域游热潮,与小城美食的华彩共振。金华、义乌、延边、潮州、清远、襄阳、遵义、伊犁,更多陌生地域的宝藏被发掘出来。

自大众点评必吃榜2017年首次发榜以来,已有近8亿用户使用了“必吃榜”榜单。每年的必吃榜,都根据上一年用户的上亿条消费评价数据综合选出。2024年上榜的2797家商户,是从千万家餐饮商户中选出的,做到了“万里挑一”。

张雪娇指出,“好吃、不贵、体验佳”,是用户评价好餐厅的准则。2024年,他们最常用“地道的风味”、“惊喜的口味”、“锅气十足”来称赞餐厅口味超出预期,用 “价格不过百”、“量大不欺客”、“食材新鲜”来表达餐厅体验极佳的欣喜。

“创新不忘本,传承不守旧。”现如今,大众点评用大模型技术手段,从评价里捕捉用户的口味变化,发现更多地道小店、传统老店。美团高级副总裁张川表示,必吃榜、必吃节的责任,是让更多市井长巷的地道美味,与更多消费者联系在一起,长久传承下去。

当地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