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这些店一直吸引顾客体验“玩泥巴”的乐趣,也成为年轻人传承下来的一种放松方式。
近两年,景德镇成为年轻人青睐的旅游新目的地。他们大多在各自城市的陶艺店体验后,决定前往“瓷都”向陶瓷大师学习。
毕竟,小陶艺到底有什么魔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01 年轻人迷恋“小味道”陶艺
涌向“瓷都”学艺
阿迪亚的陶瓷之旅始于北京一家购物中心的陶瓷店。
2020年,朋友邀请她一起体验陶艺。三个朋友在店里呆了大约3个小时。尽管这个过程总是伴随着失败,但阿迪亚立刻就爱上了制作陶器的氛围。
回国后,Adia开始在网上搜索绘画(陶艺制作的一部分)的教学视频,也观看了很多手工陶艺创作的视频。
之后的每一天,阿迪亚下班回家都会花很长时间看这样的视频。看着博主手中旋转的泥土慢慢成形,她觉得很高兴。
2023年国庆假期,计划去旅行的阿迪亚想到了“瓷都”景德镇。她在网上做了攻略,找到了陶瓷工作室,提前报名了为期9天的课程,正式开始了学习之旅。
到达景德镇,Adia发现她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在这里,陶器的成型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拉丝、手捏或泥片成型,以及不同的釉料和不同的烧制方法。
每种方法相互配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这里的陶艺大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出独特的手工艺品。
自从接触陶器以来,Adia 就很喜欢和制作陶器的人聊天。她说,自己原本是个“i人”,但因为陶艺,增加了与人交流的欲望。
她觉得做陶艺的人很有创意,有自己的想法。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她的精神世界将会更加丰富。
在Adia看来,陶艺就像是传达思想的一个出口,她可以在陶艺中从无到有地实现自己脑海中的想法。
在景德镇的9天里,阿迪亚每天上午10点开始上课,一整天都待在画室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连午饭和晚饭都是在工作室里匆匆吃完的。除了睡觉,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室里和泥巴度过。
作为新手,Adia觉得最难、最基础的内容就是绘图过程中的“居中”工作。就这么一个基础内容,阿迪亚就练习了三四天。但她并没有气馁,继续从失败中磨练自己的技能。用多少水,用多少力气,都要经过老师的指导后通过大量的练习来达到。
一遍又一遍地拉着坯料一整天,阿迪亚累得腰酸背痛,尤其是手臂。每次回到酒店她就睡着了。
“我连逛街的时间都没有,以后有机会的话我打算再去一次(景德镇)。”阿迪亚说道。
阿迪亚正在制作陶器
小潘在2023年的假期里也去了一趟景德镇,除了7天的体验课,她还好好地逛了一下景德镇。
她发现景德镇每个商家卖的陶瓷都有自己的风格,颇有创意。 “我看到了各种形状怪异的杯子和不同款式的珠宝。看来(和别人)一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东西拿出来出售。”
同样来到景德镇学习艺术的小潘,原本只是报名学习滚滚,但后来她发现,要想创作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手工揉捏也很重要,于是她把报名改成了手绘。当然是捏。
前三四天的课程,小潘和同学们都感到枯燥、辛苦。他们几次尝试放下手中的陶器去逛街,但后来互相鼓励坚持下去,过了塑造形状的阶段。到了涂色阶段,大家又来了兴趣。
整个课程结束后,小潘做出了20多个成品。她最喜欢的是她自己制作的一个彩色杯子。该图案的灵感来自于太阳。
小潘最满意的杯子
温子熙辞职后前往景德镇学陶艺。每天上午10点到晚上10点,成了她那段时间的生活节奏。 20天内,她总共创作了70多幅作品。
“才学了几天,我画坯子就已经很熟练了,没想到修坯子更难了。”温子曦回忆起有一天她修补了七八个空白,她心里有些紧张。后来她意识到,修工作最重要的是静下心来,放慢脚步。 “但我是一个脾气很暴躁的人,所以我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景德镇期间,温紫曦最满意的作品就是她亲手制作的泥塑作品。她觉得这是自己的原创IP,就在泥塑上加入了潮流元素。
温子熙的作品被烧毁后,朋友们都非常喜欢,而她自己也最为满意。
文喜子的得意之作
02 既然是恋人之间的互动,
也是一项不错的亲子活动
和阿依达一样,几乎所有去景德镇学艺的年轻人都是从城里的小陶艺店开始接触陶艺的。
像这样的陶艺店很多都隐藏在商场里,包括北京的富力城、大悦城、万达广场等。在这些时尚的商楼里,总有占地三分之一英亩的陶艺店。
他们的占地面积普遍较小,环境安静舒适,陈设简单温馨。他们大多使用制作完成后顾客还没来得及带走的小陶瓷作为店面装饰。
陶瓷体验中心的搜索结果
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的一家陶瓷店里,虽然不是休息日,但店里仍然有年轻人“玩泥巴”。
一对夫妇利用空闲时间制作陶器。画空白的女孩技术相当熟练。她说她喜欢安静、专注于一件事的感觉。这次她带着男朋友一起来体验,还想一起做一个花瓶留作纪念。
寒假刚过,8岁的跳跳就和爸爸一起去商场“玩泥巴”。双手浸入水中,浸入一团土中。随着落料机在脚下开始旋转,泥土随着手掌的卷曲变成了圆柱体。
这是跳跳和爸爸第一次制作陶器。他们决定为母亲制作一件陶制品作为生日礼物。
由于是第一次玩,店员就一步步教他们如何画坯。
步骤看似简单,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土应放置在落料机中央,并在手中升降数次。基本成型后,应在顶部打一个孔。然后随着落料机的旋转,孔会越来越大,形成杯子和碗的形状。然后才能慢慢调整杯壁的厚度。
第一次,跳跳和爸爸打洞,然后把土堆在一起重新塑造形状;第二次,虽然打了孔,但杯壁上缘凹凸不平。店员说是土的中心不存在。它已定,但它误入歧途;第三次,终于有点形状了,但由于手上的水太多,土又太薄,由于拉丝机旋转的离心力,杯子被扔进了盘子里。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父子俩手上的泥越来越少,杯子也越来越小。越往前走,她们就越没有以前的美丽了。
终于,经过七八次尝试,一个大致成型的杯子出现了。店员帮忙修整一下,让杯子的形状更加规则。
然后,要等土完全干透,四五天后,才能施釉、上色。喷漆完成后,还需要烧制,需要两三周的时间才能得到最终的成品。
跳跳和爸爸一起完成的杯子
这次亲子体验花费了200多元,最终只能拿到一小杯。虽然单单物品价值不高,但父子俩的体验都非常好。
画完成后,跳跳父子的手上沾满了泥。不知怎的,他的脸上和帽子上沾满了泥土。跳跳很高兴能亲手为妈妈做一份礼物,她甚至期待着五天后就可以上漆上釉了。
对于跳跳爸爸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亲子经历。除了玩电子游戏,这是父子两个人在一个多小时里可以集中精力做的第二件事。
由于是工作日的早上,陶艺店里的顾客并不多,但跳跳父子制作陶艺的过程中还是吸引了一些路人驻足观看。
一个和跳跳年纪相仿的小女孩向跳跳周围问道:你们在做什么?说完,她还缠着妈妈“玩泥巴”。
店员表示,一般工作日晚上或周末到店的顾客会稍微多一些,而周末下午或晚上顾客会相对集中,甚至可能需要排队才能到店。
很多人把陶艺当作一种休闲方式
03 店面利润微薄,客流量却不断。
总有新人爱上陶艺
在景德镇的时候,温子熙一边学习陶艺,一边为未来做打算。
因为辞职来到景德镇,她曾打算学陶艺,回家乡开一家陶艺店。和她一起学陶瓷的同学大多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来到景德镇的。
不过,温子熙终于冷静下来,放弃了开陶艺店的想法。
她计算过成本,发现开一家陶艺店只能赚点小钱,但还不如在北京打工赚钱。她担心自己很难独自坚持下去。
不过,温紫曦并没有完全放弃开店的想法。她把这颗种子埋在心里,想着以后也许有机会开一家小陶艺店。
从大众点评上的数据来看,北京有上百家陶艺店,其中有一些是专营陶艺的小店,也有很多是在手工艺作坊或者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开设陶艺课程。
有关陶艺制作的在线帖子
以北京现在的陶艺店为例。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经营了十几年,也有一些经营时间只有三四年。
虽然这些陶艺店在三年的疫情冲击下依然能够坚持下来,没有倒闭,但放眼整个市场,很难有更多的扩张空间。
“开陶艺店就像这门手艺一样,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过程,但又不能扩张太多。”一位在鼓楼附近开陶艺店的店主说,这几年,鼓楼周边开了很多陶艺店。后来店铺陆续倒闭,但现在还剩下几家老店。
因为老店有相对稳定的渠道,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比如,陶艺店的粘土成本其实很低,但由于重量,运费很高;也有很多喜欢陶艺的人,会自己在家制作陶土,然后找陶艺店烘烤。如果店里有比较稳定的窑炉渠道也可以成为收入来源。
如果陶瓷店开在商业区或者景区周边,自然不会缺少顾客。他们中有的是稳定的爱好者,有的是每天的新体验者。
一部分体验者会成为爱好者,这个基数足够稳定、足够大。一是可以控制成本,二是有稳定的客源,这是一些陶艺店能够长年营业的共同特点。
据南锣鼓巷北侧一家陶艺店老板介绍,他从事这个行业已有七八年了。原来是在一条巷子里,后来政府把墙拆了,挖了坑,他的店就搬到了街上。
虽然租金上涨了,但好在离南锣鼓巷、鼓楼比较近,游客也比较多,所以收入基本可以维持。
老板还说,喜欢陶艺的游客总是很多。很多年轻人在购物时来到这里,想在店里试一试。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尝试后爱上了陶器。他们不仅会再次来到这里,而且还会再次来到这里。有的还会介绍朋友来玩。因此,陶艺店的回头客其实很多。
位于北京南锣鼓巷的一家陶艺店
据一位在北京有近十年开店经验的陶艺店老板介绍,能坚持下来的陶艺店老板一般都是陶艺爱好者,他们开店更多是出于对陶艺的真诚热爱。
老板还表示,据他了解,目前北京的商圈和景区各处都散布着陶器店。来来往往的人流是这些陶艺店的主要客源。其中一些散客会转变为陶艺爱好。我时常去商店制作陶器。
最有趣的是,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结果家长比孩子更喜欢陶艺。
有的陶艺爱好者会在家里买一台拉坯机,在家反复练习,然后把拉好的坯带到陶艺店进行烧制。
04 享受安静的节奏,
世代相传的人们都喜爱陶艺店
至于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做陶艺,一位在鼓楼开了7年陶艺店的老板给出了钥匙——:“冥想”。他说,他店里的一位顾客是一位从事翻译的外国朋友,也是一位陶瓷爱好者。
据外国友人介绍,由于工作压力大,他经常感到烦躁,即使跑步也无法平静下来。他的脑子里总是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只有做陶艺才能让他全身心投入几个小时。
在景德镇学习陶瓷的阿迪亚也有同样的感觉。她认为,陶艺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是因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陶器可以舒缓焦虑,是一件难得的能让人平静下来的东西。事物。
阿迪亚在网上发表了她的感受。她说陶艺可以让人了解生活。例如,当你努力提高、追求完美时,你就更容易犯错误,但如果你及时停下来,你可能会获得完美的作品。此时,阿迪亚意识到“够了”。
小潘觉得做陶艺能让她有更大的成就感。 “线圈本身是一种灰色且丑陋的东西。通过陶器加工,可以使其美观、有价值。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但光有耐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创造力。”
鼓楼一家夫妻陶艺店的老板张勇认为,陶艺店十几年来之所以保持活力,是因为人们忘不了“玩泥巴”、“做工艺品”的快乐。 ”。
他曾在窑厂工作,后来辞职在家乡开了一家陶艺店,后来又在北京开了一家陶艺店。他见过很多玩陶艺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说用手捏捏泥巴的感觉很幸福。
北京南锣鼓巷开设陶艺店
张勇发现,这种幸福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很多孩子都是被父母带去接触陶艺的,其中很多父母小时候都有过玩陶艺的经历。他们想让孩子体验“玩泥巴”的乐趣。
父母会在家里拿一个不起眼的杯子或小碗,告诉孩子:“这个是爸爸(妈妈)小时候亲手做的。”当孩子们看到这样的东西时,他们会觉得很神奇,想要自己制作。一。
正当他说话的时候,一个小女孩来到了张勇的店里。孩子的奶奶说,前几天她的孙女打碎了一个碗,而且和另一个碗不一样。当她看到店里的陶艺作品时,她想做一个类似的小碗来弥补遗憾……
撰稿:北京青年报记者张子元实习生白月瑶
用户评论
我从小就喜欢去陶艺店里看那些作品!感觉他们把一点泥土变成了艺术品真厉害啊,而且这个传统技艺真是让人着迷。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太理解陶艺的魅力了,觉得这个爱好有点“老 fashioned”。但其实我觉得陶艺是一种非常静谧的体验,能让你在忙碌的生活里找到平静和乐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是蛮喜欢和泥巴打交道的,感觉那种触感特别舒适!而且亲手创作一个作品很有成就感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经常跟着奶奶去陶艺店帮忙,记忆中那个火窯燃烧的红光,那阵子都是温暖的香味飘散在空气中……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怀念。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真的很喜欢这种关于传统技艺的不败神话,它让我们看到了手工作品的价值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泥巴”听起来好像不太高级的样子吧?陶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也试过做陶艺,但是感觉很难上手!需要很多耐心和技巧,想做出一件完美的作品真不容易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玩泥巴这种爱好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创造力。家长可以带孩子去陶艺店体验一下,不仅有趣,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个人不太喜欢陶艺,但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只要能够快乐就好!多了解一些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才能开阔眼界。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现代社会越来越缺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希望这种“不败神话”继续被传承下去!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分析得很有道理,陶艺确实是一种能够让人沉淀心神、提升精神境界的艺术形式!我也想试一试,体验一下这个“泥巴疗癒”!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喜欢搜集一些漂亮的陶器作品,因为它们不仅仅是装饰品,更像是古老故事的载体,每一件都有它的独特的魅力。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以后年轻人也能对陶艺产生兴趣,这样传统技艺才能得到传承!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我曾经拜访过的一个陶艺大师工作室,那里的每一个作品都是如此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一个朋友痴迷于陶艺,他经常分享自己的作品给我看,每次都让我感到惊讶和敬佩! 他说陶艺是一趟奇妙的旅程,需要耐心、专注力和对艺术的热爱。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去看看哪里可以学习陶艺做一些简单的作品体验一下~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小到大见过很多种传统工艺,但觉得还是陶艺最吸引人的!它所展现的生命力真是太棒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文章说的没错,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件小小的宝贝一样,陶艺就是一种把这份宝贝放大与传播的方式!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