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三大核武器研究试验基地已经对外开放,值得一去。你去过那里吗的问题,以及和中国三大核武器研究试验基地已经对外开放,值得一去。你去过那里吗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中国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从美国解密的历史档案显示,在抗美援朝战争和台海危机期间,美国数次威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
毛主席和党中央坚决决定举全国之力发展我们自己的核武器。通过前人的苦心经营,不到十年就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具备了一定规模的核威慑能力,巩固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并在外交上获得了更大的发言权。
随着一些核基地退役,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目的地,这些过去的核试验和发展基地逐渐揭开神秘面纱,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参观,并记住那段难忘的过去。
金银潭原子城
金银潭草原位于祁连山南麓,青海湖北岸。这里四面环山,水草丰富。盛夏,金银花竞相开放,故称“金银潭”。家喻户晓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传遍全国,从这里走向世界。
宝藏滩位于青海省海盐县,面积1100平方公里,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科研试验生产基地就选在这里。为了支持核基地的建设,
6000名当地牧民和15万多只牛羊在短短10天内全部搬离这片祖祖辈辈生活的草原。
从1958年开始,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和科研人员开始聚集在这里,头在蓝天,脚在草原,发扬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在很短的时间内,一个集科研、生产、生活于一体的核基地在草原上拔地而起。
当时基地的代号是221厂,叫青海矿区。有18个工厂和4个生活区,以及38.9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和75公里的沥青路面公路专用线。1964年6月,基本建成投入使用。
中国第一颗核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就诞生在这里,也被称为“原子城”。
1964年6月6日,这里成功进行了全面爆轰试验,随后这里生产的第一颗原子弹被分成两部分,分别用飞机和冷藏火车运往罗布泊核试验基地。当时为了保险起见,运输原子弹的火车煤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
遇有混装炸药,列车经过的高压线被临时切断,基地指挥员亲自护送原子弹到罗布泊,直到送到铁塔。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模型
金银潭草原上的‘上星站’曾被用来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运往罗布泊核试验场。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之后,金银潭基地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氢弹。据资料记载,中国前16次核爆的成品都是在这里组装的。
后来生产了多种类型的战略核武器。
这个爆轰场是流体动力学试验场,主要用于小规模爆轰模拟实验。
原子城有一座纪念碑,宝藏滩,高16.15米,代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纪念碑正面是张爱平将军题词“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1987年,中央作出决定,取消221基地。退役后,基地的生活区、学校、医院都交给了当地政府。这个封闭了30多年的军事禁区,完成了历史使命。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成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对外开放。开放区域包括纪念馆、爆炸试验场、地下指挥中心等。基地纪念馆还展出了186件原子弹生产用的仪器和仪表。
坐标: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
门票:130元/人(携程)
马兰核武器试验基地
在中国新疆的沙漠深处,有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神秘地方,那就是罗布泊中国核试验基地。
1958年12月,承担侦察任务的官兵在罗布泊荒地发现了清澈的博斯腾湖,并在他们当时起草给中央的电报中写道:“这里土地肥沃,可以种植蔬菜和粮食。这里的水很丰富,水很甜.
起初,中国核试验基地的地点不是罗布泊。当时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核试验场位于举世闻名的敦煌附近,核爆中心距离敦煌只有130公里。后来考虑到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和小爆炸当量规模,
最后决定把试验基地改到罗布泊。
马兰,一个诗意的名字,四周都是美丽的马兰花,中国的核试验区也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马兰基地。
马兰核试验基地位于罗布泊西端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面积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的大小。为什么选择这么大的面积作为试验场?其实跟核武器的摧毁半径有关系。按照300万吨当量的氢弹计算,
其安全半径150公里,覆盖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
1959年6月13日,基地正式成立。从1960年初开始,来自兰州、沈阳、北京、济南等各大军区的数万名解放军军官和技术人员从四面八方汇聚戈壁滩,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正式开始。
不下10万基地官兵和技术人员参加了这里的核试验。
核试验基地生活区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马兰核试验基地爆炸成功。
从爆炸点80公里外撤离的官兵们激动不已,欢呼雀跃。
原子弹爆炸两个小时后,身着防护服的技术人员驱车前往爆炸中心,测试试验效果并取样。原本坚实的地面变成了松软的沙子。
布置在爆炸中心附近的掩体和飞机、汽车、火车等坚固的钢铁制品已经被熔化,只能隐约看到一些框架。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马兰核试验基地试验成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模型
1969年9月23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中国第一次地下核爆炸试验成功。
马兰烈士陵园,这里埋葬的烈士平均年龄不到30岁,历史会永远记住他们。
1996年7月29日,这里进行了最后一次实弹核试验,随后中国政府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暂停核试验。从1964年到1996年的30年间,
马兰核试验基地已经进行了数十次原子弹、氢弹、导弹的核武器试验。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支精干有效的核自卫队。
2011年,马兰核试验基地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二批经典国家红色旅游项目。在马兰核试验基地基础上建立的马兰红山军事博览园,成为对外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马兰红山军事博览园于今年3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37平方公里。分为西区和东区两个旅游区,各种文物保护建筑52处。西区是核试验指挥中心,包括指挥部大楼、政治部大楼和基地第三招待所。
东区是科研试验基地,包括政治部大楼、加工厂、邮局、红山医院、通信组等。
坐标: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
绵阳两弹城
在四川绵阳市梓潼县美丽的长卿山下,一栋栋红色砖瓦小楼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中国唯一的“两弹城”,今天的“两弹城”仍然陈列着大量那时期的文物,记录着那一段难忘的岁月。
“两弹城”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也就是俗称的“九院”的旧址,九院前身为第机部九局,后与北京第九研究所合并,成立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1962年九院搬到了青海的金银滩原子城,
1969年的备战备荒年代搬到了现在的“两弹城”。
王淦昌、邓稼先、于敏等16位院士曾在这里工作、生活十余年,现在还保存着“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工作室,科学家们的旧居和领导人住过的将军楼等旧址,
这是一个一公里多长的防空洞,隧洞两边的墙壁上,还保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字样的标语。
我国先后进行了45次核试验,其中有22次是在两弹城指挥完成的,在这里里还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武器化定型,并进行了新一代核武器研制,目前保存完好的一百多栋老建筑见证了中国核武器的发展史。
坐标: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圣迪乐村
门票:34元(携程)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