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2002年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64件(组)一级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这可以说是我国国力强盛的体现,随我国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这样的政策无疑对文物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也体现了国家对文保越来越重视的态度。
什么是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目的是保护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其出境展览。
《文物出国(境)展览管理规定》试行版于1997年7月1日颁布,未明确禁止出境文物的类别。2002年正式版颁布实施,其中明确了禁止出国展览和限制性出国展览文物的类别。
2005年5月27日修订,改称《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其中禁止出境展览和限制性出境展览文物的类别有所变动。
《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历次修订中“禁止出境展览文物”条款的变迁
1.新石器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高47cm 口径32.7cm 底径20.1cm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出土
此彩绘陶缸作直壁平底圆筒状,外壁彩绘一幅。通身洁白的鹳,衔一条大鱼,并用黑线条清晰描绘出鱼身的轮廊。
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把身整个涂抹成白色,犹如后代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石背和鱼的外形则采用“勾线”画法,用简练、流畅的粗线勾勒出轮廊;背、鱼身中填充色彩,犹如后代中国画的“填色”画法。由于这幅画具备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画法,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中国画的雏形。
彩绘陶缸属于仰韶文化瓷馆葬具,因在河南伊川附近出土较多,故又被称为“伊川缸”。它主要作为成人葬具来使用。该器不但施彩,而且构图复杂,一般认为此陶缸应该是氏族首领的葬具。
2.新石器 鹰形陶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鹰形陶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高35.8厘米 口径23.3厘米 1958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出土
新石器·仰韶文化。此陶鼎采用伫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鹰形陶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鹰形陶鼎出土于一座成年女性墓葬,与其共出的物品还有十多件骨七、数件石圭、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等。石圭、骨七等物品通常作为礼器来使用。鹰鼎与它们放置于同一墓内,形式与众不同,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
3.西周 “后母戊”青铜方鼎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后母戊”青铜方鼎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宽79.2厘米 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重832.84千克,是目前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器腹部内壁铸铭“后母戊“,是商王母亲的庙号。
“后母戊”青铜方鼎器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制作如此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环节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水平高度发达。
此外,经光谱定性分析与化学分析的沉淀法所进行的定量分析,“后母戊”青铜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战国时期成书的《考工记筑氏》所记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从中可见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内在传承。
4.西周 “利”青铜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利”青铜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76年陕西临潼零口出土,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
西周武王时期。 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器身、方座饰饕餐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
器底铸有铭文:
5.西周 “盂”青铜鼎(大盂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盂”青铜鼎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通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 清道光年间陕西郿县礼村出土
西周康王时期。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大盂鼎》是目前所见西周时期最早的“册命”类出土文献,与其它西周中、晚期“册命”类金文相校,可以了解西周时期“册命”制度的演变。
6.西周 “虢季子白”青铜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虢季子白”青铜盘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
西周时期。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川司出土(今属宝鸡市陈仓区),是目前所见商周时期最大的水器。器作长方形,四壁各置一对兽首衔环耳,器口缘下部周饰窃曲纹,腹部环饰波曲纹。
7.明万历(1573-1620年)孝端皇后凤冠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万历 孝端皇后凤冠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通高48.5厘米,冠高27厘米,径23.7厘米,重2320克 1957年北京明定陵出土
8.商 嵌绿松石象牙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嵌绿松石象牙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高30.5厘米、30.3厘米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商代。它在兽面纹的眼、眉、鼻或尾上各镶嵌有绿松石片,均以雷纹为地。该器物综合了立体、线刻、浮雕、镶嵌等多种工艺,表现了巧妙的艺术构思,为商代象牙雕刻中最为名贵的精品。
9.西周 晋侯稣钟 上海博物馆藏
晋侯稣钟 上海博物馆藏 1992年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八号墓出土。高52厘米(大),高22厘米(小)
西周厉王(公元前9世纪中叶)。出土时候共16件,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大小相次,排编成两列音阶与音律相和谐的编钟。共刻铭文355字,铭文记载了晋侯稣随周厉王亲征东方夙夷的事件,为史书所阙载,是对西周史料的重要补充,同时也可据此推算西周历谱。
10.西周 大克鼎 上海博物馆藏
大克鼎 上海博物馆藏 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 重量:201.5千克
西周孝王(公元前10世纪末)。光绪中期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整器威严厚重,纹饰线条质朴简洁,有别于商代晚期以来华丽繁缛的青铜器装饰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
鼎腹内壁铸铭文290字,铭文记载了作器者为“克”,他是管理周王饮食的官员,周王授予克的职责是上传下达王的命令。铭文内容分为两段,一是克对其祖师华父的称颂,二是详细记载了周王册命克的仪式以及赏赐的内容。
这篇铭文是研究西周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也是西周书法艺术中的皇皇巨篇。
11.西周 太保鼎 天津博物馆藏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 通高57.6厘米 口长35.8厘米 宽22.8厘米
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西周太保鼎,是唯一一件收藏在国内博物馆的“梁山七器”。最为显著的是柱足上装饰的扉棱和柱足中部装饰的圆盘,这在商周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非常奇异。
清咸丰年间(一说道光年间),曾在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七件青铜器。它们是小臣犀尊、太保簋、大史卣、太保鼎等。这些商周青铜器,器型庄严厚重,纹饰华丽繁缛,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梁山七器”。收藏家们争相收藏,成为清末民初金石学界的头等大事。
12.新石器 河姆渡出土木胎朱漆碗 浙江省博物馆藏
木胎朱漆碗 浙江省博物馆藏 底径7.6-7.2,高5.7,小口径9.2,大口径10.6,壁厚2
属新石器时代,1977年浙江河姆渡遗址T231出土。外壁均有一层朱红色涂料(剥落较甚),微有光泽。
13.新石器 河姆渡出土陶灶 浙江省博物馆藏
新石器 河姆渡出土陶灶 浙江省博物馆藏 纵53,横38.5
14.新石器 良渚出土玉琮王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良渚出土玉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5.战国 水晶杯 杭州博物馆藏
战国 水晶杯 杭州博物馆藏 口径7.6厘米,底径5.2厘米,圈足高2厘米,通高15.4厘米
属战国时期,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出土。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素面无纹饰,透明,器表经抛光处理,器中部和底部有海绵体状自然结晶。此杯是用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实用器皿,国内罕见。
水晶杯出土的战国1号墓,还出土了玉璜、玉虎等彰显地位的成组配饰,依照墓葬规模和出土器物来看,墓主人可能是高等级贵族。
16.春秋时期 云纹铜禁 河南博物院藏
春秋时期 云纹铜禁 河南博物院藏 纵长131厘米,横长67.6厘米,高28.8厘米,身宽46厘米,重94.2千克
1978年,出土河南省淅川下寺春秋楚墓。云纹铜禁不仅是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纹饰最为繁复精美的铜禁,也是最早的一件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禁类器物。据此,即将我国采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的时间提前。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17.春秋时期 莲鹤铜方壶
春秋时期 莲鹤铜方壶 通高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
1923年,出土河南省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壶是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莲鹤方壶则是青铜时代承上启下的绝代珍品,也是河南博物院前身河南省博物馆最早的藏品之一。此壶原为一对,一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藏河南省博物馆。
18.西汉 齐王墓青铜方镜 山东博市博物馆藏
西汉 齐王墓青铜方镜 淄博市博物馆藏 ,长方形,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的,重达56.5公斤。
1980年于山东淄博的西汉诸侯王墓中出土的一件铜镜,中国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该镜出土位置位于大武公社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呈背面有五个环形弦纹钮,并饰有夔龙纠结图案。两个短边又各铸二钮,环钮四周饰柿蒂形纹。
19.战国 铸客大铜鼎 安徽省博物馆
战国 铸客大铜鼎 安徽省博物馆
铸客铜鼎,又名“铸客大铜鼎”、“楚大鼎”或“大铸客鼎”。为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炊器,1933年出土于安徽省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是现存西周以来最重的鼎。
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耳高36.5厘米,腹围290厘米,深52厘米,足高67厘米,重达400千克左右。
20.三国(吴) 漆木屐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
三国(吴) 漆木屐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
该文物为目前中国最古老的漆木屐,它距今1700多年,当年在日本展出时候还引起了轰动。证明木屐是在中国通过唐文化东传到日本,最后被日本逐渐使用。
21.三国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
三国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直径24.8厘米、高3.5厘米
1984年出土于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墓中的三国东吴时期的文物。盛食器,木胎、盘内壁及底髹红漆。漆盘内的画面分为三部分:上面为宴宾图;下面为出游图;中间部分又包括三个画面:右侧为驯鹰图、中间为对弈图、左侧为梳妆图。
22.北魏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大同市博物馆藏
北魏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大同市博物馆藏
是中国北魏时期的艺术珍品,1965年11月出土于山西省大同市的司马金龙墓。漆屏风出土时,较完整的有五块,原本两面皆有画面,出土时向下的一面由于腐蚀严重,已难于分辨,向上的一面则保存较好。
23.北齐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鞍马出行图》是北齐墓道壁画,1979年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娄睿墓。壁画位于墓道西壁中栏,以长卷式展开。画面构图新颖,层次分明,人物生动,表情逼真,技法娴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
24.唐 涅槃变相碑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纯阳宫)
涅槃变相碑是唐代武周时期碑刻,原为山西省临猗县大云寺遗物。庙宇早毁,石碑于1957年移至山西省博物馆(太原重阳宫碑廊,今属山西省艺术博物馆)收藏。此碑意在表现佛祖涅槃变相前后的情景与佛陀讲法度人故事,构图紧凑,雕工细致,颇具隋唐时期雕刻的圆润华丽之风。
25.唐 常阳太尊石像 山西省博物馆
属唐代,山西省运城盐湖区安邑镇道观遗物。像高150厘米,以白石雕造。右手持扇,左手扶几,盘坐于长方石座上。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26.商 大玉戈 湖北省博物馆
大玉戈是商前期的玉质仪仗器,长94厘米,宽14厘米,厚度仅为1厘米。1974年出土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堪称“玉戈之王”。
27.战国 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 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 曾侯乙编钟 湖北省博物馆藏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这套编钟的铭文,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乐律理论专著。全套编钟音域宽广,音列充实,音色优美。
28.战国 曾侯乙墓外棺 湖北省博物馆藏
战国 曾侯乙墓外棺 湖北省博物馆藏
属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此外馆是我国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结构最复杂、器形最大、体量最重,并与金工结合的一件特大型漆器。
29.战国 曾侯乙青铜尊盘 湖北省博物馆藏
属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30.战国 彩漆木雕小座屏 湖北省博物馆藏
属战国时期,1965年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通高15厘米、长51厘米、座宽12厘米、屏厚3厘米。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31.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女神像 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女神像 辽宁省考古研究所
属新石器晚期。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
32.北燕 鸭形玻璃注 辽宁省博物馆藏
北燕 鸭形玻璃注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
33.商 青铜神树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商 青铜神树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商 青铜神树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土青铜神树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中国龙的造型从古到今千变万化,但像这样怪异的龙还是独此一见。
学者们认为三星堆的神树综合了扶桑、建木、若木的特点和功能,是这三棵神树的复合体。三星堆的神树既是古人太阳崇拜的产物,又是古人心目中的“登天之梯”,同时也是代表古人宇宙观念的宇宙树。
34.商 玉边璋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商 玉边璋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1986年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54.5厘米,呈刀形,两面满饰图案,据研究所刻画为原始宗教的祭祀场面。
35.东汉 摇钱树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东汉 摇钱树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1990年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
36.东汉 铜奔马 甘肃省博物馆藏
东汉 铜奔马 甘肃省博物馆藏
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1969年出土于中国甘肃武威雷台古墓的一件东汉青铜器。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被西方艺术家誉为“雕塑艺术的极顶之作”。
37.秦 铜车马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1980年出土于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铜车马共两乘,出土时已碎裂。经考古人员复原,比例为真实车马的二分之一。
38.西周 墙盘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西周 墙盘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史墙盘,又称墙盘,为西周共王时史官墙所作的礼器。据铭文内容,墙是殷朝微子启的后裔。1976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铜器窖藏。
盘铭是一篇很漂亮的书法作品,其文体使用简明整齐的四字句式,这是已知时代最早的带有较明显骈文风格的铭文作品。
39.西周 淳化大鼎 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周 淳化大鼎 陕西历史博物馆
淳化大鼎,是目前已知的西周青铜鼎中最大最重者。1979年出土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史家原。
40.西周 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西周 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是西周已知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青铜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贾村。
41.西汉 茂陵石雕 陕西茂陵博物馆藏
西汉 茂陵石雕 陕西茂陵博物馆藏
西汉 茂陵石雕 陕西茂陵博物馆藏
西汉茂陵霍去病墓之大型石刻,是两千多年前汉文化遗产,举世无双的古代雕刻艺术杰作。
42.唐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是了解古代中国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极为重要的石碑,当与罗塞塔石碑、米沙石碑、阿兹特克太阳历石并列世界四大代表性碑刻。
43.唐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70年10月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何家村唐代窖藏,通高18.5厘米,口径2.2厘米、圈足径8.8×7.1厘米。
44.唐 兽首玛瑙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 兽首玛瑙杯 陕西历史博物馆
1970年于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这件国之重宝,意义非同一般,考古推测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45.唐 景云铜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唐 景云铜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景云钟,原名“景龙观钟”,开元年间改景龙观为迎祥观,故又称“迎祥观钟”。后曾悬挂于西安钟楼。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今称之为“景云钟”或“景云铜钟。距今已有1300年。现在人们在除夕之夜听到的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景云钟的录音。
46.唐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法门寺博物馆藏
唐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法门寺博物馆藏
47.唐 八重宝函 法门寺博物馆藏
唐 八重宝函 法门寺博物馆藏
唐懿宗赐赠的一套八层盒函,用于供奉佛祖释加牟尼佛指舍利的一个影骨。1987年5月5日发现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后室。
48.唐 铜浮屠 法门寺博物馆藏
49.东汉至魏晋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 新疆考古研究所
也称“五星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锦。1995年10月,中国—日本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其中一块青底白色织锦护膊赫然织就八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令世人震惊。
50.战国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战国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第一次以实物面貌生动再现出战国时期的斗拱造型。
51.战国 中山王铁足铜鼎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战国 中山王铁足铜鼎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是已发现刻铭战国铜器中字数最多的铜鼎。
52.西汉 刘胜金缕玉衣 河北省博物馆藏
西汉 刘胜金缕玉衣 河北省博物馆藏
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整套“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
53.西汉 长信宫灯 河北省博物馆藏
西汉 长信宫灯 河北省博物馆藏,堪称“中华第一灯”
54.西汉 铜屏风构件5件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南越文王墓的出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55.西汉 角形玉杯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是明代以前唯一一件汉代遗作,在玉器史上占绝对重要的地位。
56.战国 人物御龙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藏
战国中期晚段时期文物。画上有的部分用了金白粉彩,是迄今发现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
战国 人物御龙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藏
57.战国 人物龙凤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藏
战国 人物龙凤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藏
58.西汉 直裾素纱襌衣 湖南省博物馆藏
西汉 直裾素纱襌衣 湖南省博物馆藏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重49克,轻若烟雾,薄如蝉翼。是马王堆汉墓的众多随葬品之一。
59.西汉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湖南省博物馆藏
西汉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湖南省博物馆藏
60.西汉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湖南省博物馆藏
帛画覆盖在一号墓即辛追墓的内棺上。画面上中下三部分分别表现了天上、人间与地下的场景,体现了西汉初年的神仙方术思想,学者认为帛画的作用是接引死者走向天国。
61.北朝 红地云珠日天锦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北朝 红地云珠日天锦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此织物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格,十分珍贵。
62.西夏 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纸本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译本,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之一,它的发现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
63.元 青花釉里红瓷仓 江西省博物馆藏
元 青花釉里红瓷仓 江西省博物馆藏
1979年9月,丰城县文化馆在省文物商店的协助下征集到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甚为罕见,作为楼阁式瓷仓,并且有明确纪年,迄今仅为孤例。
64.南北朝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南京博物院藏
南北朝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南京博物院藏
1960年4月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宫山南朝墓葬出土的《竹林七贤砖与荣启期》砖印模画。竹林七贤和荣启期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墓葬中常见的大型砖印拼镶壁画题材,常见于高级别规格墓葬中。在江苏的南京宫山、丹阳胡桥等地均有出土。
该文物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
用户评论
这些国宝文物真的太震撼了,看完后觉得我们的文化遗产真是太丰富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禁止出境的政策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这样子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国宝。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