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去了一趟朱仙镇,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已经开始有了人类活动痕迹。朱仙镇是开封的起源,来到这里便是来到了开封的发源地。朱仙镇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镇,文化底蕴深厚。
顺便在启封故园看了看,启封故园的标志性建筑----启封楼。大牌楼为标志性建筑,通体采用南非水胶木和太平洋地区的铁木,榫卯搭建而成。它宽36米,高16.83米,进深11米,为七门八柱结构,寓意启封故地千年古镇欢迎八方游客。也是目前有迹可查的中国最大的牌楼,堪称中国第一大牌楼。
离开启封故园去看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唐,兴于宋),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木版年画最古老的品种之一。朱仙镇木版年画以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为特点,人物形象生动,内容多为古代神话传说和英雄人物。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之一,朱仙镇木版年画对中国木版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
北宋初年,东京汴梁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向京城。庞大的市场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活跃的世俗文艺文化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将中国雕版印刷业推向繁荣。自此,年画也由笔画转向刻版印刷。当时东京木版年画的印刷及销售盛况空前。不仅民间作坊遍布京城,就连宋室官廷也主持开办年画作坊。官办与民办作坊的融合,使木版年画的发展成为必然。
北宋末期,由于金兵的入侵,京都沦陷,繁荣的市民文化逐渐萧条。大量年画艺人流落江南,东京的木版年画业迁至东京45里外的朱仙镇。
民国初期,镇上有40多家生产作坊,2000多人从事年画生产,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地的客户纷至沓来,生意十分兴隆,画店有万通、晋涌泰、天兴德、德盛昌、天义德、天成德、大天成、二天成、得源长、万盛、三成义等。
在年画街看到了老店天义德。
张廷旭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商丘师范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世界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最高奖获得者
天义德年画第四代传人
张廷旭1953年11月出生,自幼受父亲影响,在家人和艺人的熏陶下,对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7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年画的印刷工艺,10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年画的雕版印刷技艺,现任朱仙镇年画刻版制作社社长。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中国传统年画专业委员会"传承与创作工作分会筹备组成员。
2003年2月9日中央一套《东方时空》栏目做了30分钟专题报道,朱仙镇木版年画频临灭绝,朱仙镇仅剩两家年画店,大多数年画产品由张廷旭一人提供。
主要作品《佛祖全堂图》、《朱仙镇传统年画全集》、《朱仙镇传统精品年画八米珍藏卷》、《朱仙镇木版年画北宋钱币甄选》、《十八米米戏剧人物版画卷》、《清明上河图朱仙镇版画卷》等。曾为嵩山少林寺雕刻了少林寺全景图,并为开封政府设计雕刻了开封景区图。创作出年画新品种《老君》、《轩辕黄帝》、《寿星》、《财神到》、《百子图》《十二生肖图》、《水浒英雄一百单将》,曾到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杭州等全国各地做过展出,1987-1993年作品多次被评为国家级"一等奖"和"二等奖"(92年版《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年画作品被日本、法国、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收藏,被国内外誉为"活文物"、"活化石"。光明日报、新民晚报、开封日报、大河报等等都做过专题报道。
2005年代表中国文化艺术到日本日中友好会馆作文化交流。2009年2月中原文化港澳行、2009年12月中原文化宝岛行随省委一行到香港、台湾做文化交流。2005年,时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文章题词"朱仙镇张廷旭刻版年画,质朴的乡土年画";张廷旭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作品被日本艺术家魏来五道、台湾艺术家杨永智、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收藏并题词。
自从事朱仙镇木版年画刻版、印刷四十年来,刻版近8000余块,其中年画雕刻版刘海戏金蟾被邮票发行订为信封封面,原版并收藏。现存明清古版50余块,献出20余块,其中3块明代版被国家列入"国宝档案",定为"二级文物"。所设计的精装《朱仙镇甄选年画北宋钱币册》及《朱仙镇传统精品年画八米珍藏卷》2009年被外交部指定为"国礼"产品。
今天的朱仙镇有些许没落,没有往日的繁华。
用一张板画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用户评论
新年第一天去朱仙镇玩,感觉特别有意义,古街风情挺浓厚。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朱仙镇的年味十足,到处都是红的绿的,拍照效果非常好。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景点很干净,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给新年之旅加分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午去爬了岳飞庙,感觉身体都被这古风带回了宋朝。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