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剑阁旅游网欢迎您!在旅行中寻找最年轻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 > 

闽山闽水物华新千百年古迹、数万年遗址,这十处地方带你穿越古今!

编辑: 时间:2024-09-05 22:58:49 浏览量:

历史总是给我们留下各种瑰宝

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各种神秘的古迹

置身其中

仿佛畅游在千年的时间长河里

恍惚间便来到了古时的世界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

看看福建的10处历史古迹

来上一场跨越古今的旅行

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

在福州的闽侯县有座毫不起眼的低缓山丘——昙石山,海拔仅26米。如此寻常的小山丘,却因为1954年的一次意外发现,改写了福建的历史。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距今有4000~5500多年历史,是典型的贝丘遗址,可以说福建海洋文化就从这里开始。新石器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类开始减少对自然的依赖。昙石山的先民们也在这个时期进行了极具海洋文化特色的创造。

此外,昙石山文化价值凸显,除了海洋文化特色,另一个重大价值是对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学说的强有力证明。5000年前,中原各类文明光彩夺目的同时,福建先民也在昙石山一带创造出具有福建地域特色的文化类型,石器、骨器、角器、牙器、陶器等大量出现,就是很好的实物证据。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最典型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之一,昙石山不仅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和先秦闽族的发源地,也是与中原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同时见证了远古时代闽台两地先民的交流往来历史。

莆田石蹬桥

2010年3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当时遴选了165项重大新发现,福建总共只有8项新发现入选,而莆田市入选的仅只1项,即为“石磴桥”。

石磴桥坐落于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深固村。一百多年前的晚清,一位英国传教士拿着相机在萩芦溪边按下一个快门,抓拍下了这张珍贵的老照片。画面之中,一排整齐的石碇横跨萩芦溪,一个身穿马褂的男人举着一把伞行走在桥上,宁静美好。

石磴桥全长88.5米,有石磴143块,避入石磴7块,建于清道光九年,聪明的先民就地取材,简单实用,以免涉水过溪。那一个个石磴犹如琴键一般静静地竖立在溪里,弹奏着溪水日夜唱着“哗哗”的歌。还有那避人石磴,桥上行人相遇时,暂在避人石磴上避让一下,谦让有礼,既和谐又温馨。

对于走惯石碇步的山里人,一天里可能就不知多少来回,提气纵身,起起落落,不过片刻之间。很久以来,石碇步是当地村民出行的便捷通道。它贯通了南北两岸,借着过桥,通往外面更宽广的世界。

泉州市舶司遗址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2021年正式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其中,就有一处是我国仅存的古海关遗址——泉州市舶司遗址。

泉州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泉州市舶司的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开放口岸。市舶司专掌番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承担船舶管理、货物监管、征税缉私、招徕迎送等现代海关、商务、港务、外办等职能。

在宋初,泉州已是“蕃舶之饶,杂货山积”。在元代泉州海外贸易更是达到极盛,泉州对外通商的国家和地区由南宋时的58个增至98个,进口商品主要以香料、药物为主,出口商品则以丝织品和瓷器为大宗。而且最多时进出口货物在四百种以上。

“这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公元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对古城泉州如此描述。泉州市舶司见证了泉州在宋元时期“云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涨潮声中万国商”“船到城添外国人”“梯航万国”的繁荣景象,目睹了泉州港崛起为“东方第一大港”的辉煌。

厦门古城遗址

沿公园南路拐进厦门市公安局大院旁的小巷而上,就是厦门古城遗址。这段长约120米的石头城墙,是厦门岛内硕果仅存的建城证据,也是厦门600年海防历史的见证。

厦门城建于岛内西南部的高丘上,初建时规模并不大,周长425丈,面积仅0.13平方公里,绕城一周还用不了二十分钟,有四座城门,每座门都有瓮城和城楼,城墙上还有供守城官兵临时休息和存放武器的小屋。

建成之初,城内有驻兵1204人,营房987间,下辖战船10艘,守卫厦门近海一带的海防安全。由于厦门城位置极其重要,明清两代数百年间多次对城址加固、加高,并且增设了数十门火炮,厦门城成为名符其实的军事要塞。

我们今天在遗址上所看到的城墙实际上是1685年施琅将军重修的。可以说,厦门城建成600多年来,在抗击倭寇、抵御红夷、收复台湾及鸦片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时至今日,厦门城遗址内已出土了许多古炮,还有一些铁制枪身、铁镞等兵器。这些文物就展陈在厦门市博物馆,让我们依稀看到当年古城墙上铁马金戈、战火硝烟的情景。

漳州赵家堡

在闽南一处大山荒野之中,隐藏着一座气势宏伟的古堡——赵家堡,坐落在福建漳州市漳浦县湖西乡硕高山麓。

赵家堡在漳浦县畲乡湖西硕高山下,方圆0.5公里,距城关38公里,距漳州市区90公里,是南宋末年皇族闽冲郡王赵若和(宋太祖赵匡胤之弟赵匡美的第10世孙)流亡避难隐居的一个古城堡,俗称赵家城。

赵家堡素有“五里三城”之称,其布局立意,处处仿照两宋故都。该城堡内外两道城墙,外城是条石砌基的三合土墙,筑东西南北四个城门。东门横匾刻“东方钜障”,南门刻“丹鼎钟祥”,西门刻“硕高居胜”。内城矗立着赵家堡的主体建筑三层宋式生土方楼完璧楼,名取“完璧归赵”之意。

赵家堡既有南方城池土楼的军事防御功能,体现了同时期闽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特色,又仿效大宋皇城的规划和布局,彰显了主人昔日显赫的地位和对衰落王朝的依念。如今,赵家堡古建筑群依然保存着,居住在城内的六百多名赵氏后裔,仍沿袭赵氏祖先习俗,洋溢着一派宋代汴京市井生活气息。

龙岩汀州古城墙

长汀的汀州古城墙建于卧龙山之阳,其东沿山麓而下,濒临汀江向南逶迤伸展 ;其西顺山麓经府背西竺庵而下,像一条“观音挂珠”,披在城郭之上,美不胜收。

汀州古城墙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汀州镇。始建于唐大历四年,至明清时期,总长为 5000 多米。设有 12 个城门,“枕山临溪为城”,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水”的独特格局。高超的建筑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 。

登上朝天门城楼,便是唐代古城朝天门,是陈剑剌史迁州同时建的泥石古州城门,有一千多年历史。一千年前的太守陈轩就咏诗赞道:“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就是说有三条溪水流到城里来,四面的青山把汀州城团团围起。

在历代王朝中,古城墙经过不断修葺扩建,也增设许多城门,如古郡南门、五通门、水吉门、西门等,有些后来在道路扩建中被拆除,有些尚保存,成为古迹,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面对这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不能不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和伟大的创造。

三明万寿岩遗址

1999年秋,三明市郊岩前盆地出土了大量旧石器时代的古物,万寿岩遗址的出现,立即吸引了世人目光,并成为了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

旧石器时代文化埋藏在灵峰洞和船帆洞内,遗址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发掘面积400平方米,船帆洞下层文化层发现的距今约两万年的人工石铺地面,属全国首次,世界罕见。共出土八百余件石制品、少量的骨角器和20余种动物化石,年代分别为18万年和1-3万年。

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填补了福建省考古学年代上的一段空白,也是中国华东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洞穴类型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传承文脉,不忘初心。如今,集遗址展示、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万寿岩遗址,已成为福建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这里,我们可以走进远古,与闽人先祖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南平延寿楼

历史上,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据险筑营,民族英雄文天祥领兵抗元,民族英雄郑成功守卫延平时的军事指挥所,都和南平的延寿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南平延寿楼,始建于元代,俗称“南门”,位于闽江上游西溪畔,面对九峰山,是南平古城楼中唯一的一座基本保存完整的城楼。目前延寿楼门墙高672米,上面还嵌有一块石匾,镌刻楷书“延寿”二字,城门基部的一个石件上还留有“元至元三年”字样,少数城砖印有“延郡城砖”楷字,被列为南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时,“延平府城”十一座城门均有城楼,其楼名与门名基本相同。因“延寿门”面对九峰山,曾名“九峰楼”。“延寿门”定名后,楼随之改称“延寿楼”。“铜延平,铁邵武,纸糊福州城,豆腐建宁府。”这首流传几百年的民谣,形象说明延平在闽北乃至福建的重要军事地位,而延寿楼便是古代重要的军事指挥机关,文天祥、韩世忠、郑成功、石达开都在此驻扎过。

长期以来,“延寿门”是西溪进出南平城的主要通道。曾几何时,南平火柴厂等企业的客船还是在“延寿门”接送职工上下班。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今日“延寿门”的交通功能几乎消失,这一带成为南平市民休闲健身延寿的福地。

宁德冰臼群

200万年前的冰河时期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福建宁德的白云山冰臼或许可以向我们讲述那个时期的神秘故事

白云山冰臼,位于闽东地区福安的蟾溪村,之所以叫“冰臼”, 是因为其形态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又是由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滴水穿石而形成。冰臼分布之集中、规模之巨大,在目前全世界的冰川、冰臼考察发现史上都属罕见。

更让人们惊叹的是,在白云山九龙洞中发现的单体冰臼直径约30米、高约60米,数量还不止一个,而他们以往见过的最大冰臼,宽不过五六米、高仅10余米。溪段间,分布着上千个奇形怪状的石臼,它们如爱心石臼、阴阳石臼、蝌蚪石臼、漏斗石臼、连环石臼、天眼石臼等等,犹如雕塑艺术的大观园。

大多冰臼由于长期湮没在水底,无人知晓,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这些千古奇观才得以逐渐浮出水面,向世人展示她的惊世容颜。冰臼遗迹资源集中、堪称“中国冰臼的宝库”“冰臼奇观中精品”。

平潭岛石刻

平潭有着众多的摩崖石刻,它们分布在全岛各个角落,已成为平潭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成为海坛岛历史文化的见证。

平潭现存的石刻有摩崖类、寺庙、坟墓以及宗祠。这四类碑刻都与平潭的人文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观成万亩石刻是最大的一处。

年代最久远的要数道彰岩。道彰岩分布于白沙垄村西侧的山脚下,由五块巨石重叠而成。其中一处石刻内容:“本贯怀安,受业仰山,特寻胜慨,遇兹岩穴,堪为寂止,遂用兴修,已逾一纪,乃至夙昔耳。时元丰五年(1082年,注)岁次壬戌冬十月刻于石”,推断此为至今900多年的宋神宗年间所刻,也是平潭最早的石刻。

摩崖石刻,这是一种与山岩并存的诗文,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不仅承载了先人留存的遗迹,也给后人留下可以触摸的人文脉络,从而也能推演和判断平潭乡土文化和历史发展的痕迹。

古迹往往积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它们的旧貌虽难再现

但沧桑的人文韵味

却从那一砖一瓦中

悄无声息地流露出来

“清新福建 文旅之声”官方微信订阅号

以VR视频为主

带你在线宅家看遍闽山闽水

用户评论

笑叹尘世美

这里不仅风景如画,还有历史的沉淀,真是让人神往。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寒

走过这十处地方,感觉自己就像穿越了时光隧道一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消云散

每次去都带给人不同的惊喜,不得不赞一声福建的历史文化底蕴真深厚!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硬

旅游标题也太吸引人了,“闽山闽水物华新”,感觉整个福建省都是诗和远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古迹遗址了解一下,这些地方太有故事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当地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