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剑阁旅游网欢迎您!在旅行中寻找最年轻的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景点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都去哪里旅游?旅行去哪

编辑:小编 时间:2024-07-05 08:28:21 浏览量:

很多作家的创作欲望都源自旅行中的经历和风景,从海明威到丘吉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灵感来源原来就在这里!

01

海明威:如果不在路上,灵感从何而来?

“总之,我在古巴有一个绝佳的写作场所,没有电话,没有人来打扰我,我每天早上 8:30 开始写作,直到下午 2:00 才写完。我会每天这样做,直到这本书完成。……我减肥成功,现在体重 198 磅。我有地方打网球和游泳,我很快乐、很健康,尽管写长篇小说时总会有一种空虚感。马克斯,祝我好运。”——欧内斯特·海明威在 1939 年写给他的出版商马克斯韦尔·珀金斯的一封信中写道。

20世纪30年代一般被认为是海明威创作的低谷,但同时也是海明威旅行的黄金时代,为了观看斗牛、打猎和钓鱼,他游历世界各地,西班牙、非洲和古巴是他经常停留的地方。

在西班牙观看了数百场斗牛后,他写出了《午后死亡》《危险的夏天》;在非洲草原打猎,给他带来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的雪》《黎明的真相》等作品的灵感;而在古巴生活期间,海明威凭借自己捕鱼的经验和积累的对海洋的了解,写出了《老人与海》。

除了古巴这座充满歌舞和色彩的城市,巴黎也给了海明威无尽的写作灵感。当他还是个新手,没有金钱和名气时,他于1921年至1926年与第一任妻子住在巴黎。

“当你放弃记者的工作时,

当你写出没人读的故事时,

当你饿的时候,

我甚至对家人撒谎说我正在和朋友一起吃饭。

理想的去处是卢森堡公园。

因为在天文台广场和沃吉拉德之间的路上,

根本看不到食物,也闻不到食物的香味。”

——海明威,《流动的盛宴》

02

原来丘吉尔也是一位热爱旅行的斜杠青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丘吉尔出任首相,领导英国抵抗德国法西斯的入侵,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严肃的学者、画家、记者。

丘吉尔一生共写了26本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1953年他凭借非虚构作品《不必要的战争》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首相不仅喜爱文学,还热衷旅游。1907年,33岁的他以英国殖民地副大臣的身份前往东非,旅途中的狩猎和观光活动为他1908年出版的《我的非洲之旅》积累了大量素材。

《我的非洲之旅》收录了丘吉尔对非洲风土人情的描述,以及他对非洲政府治理和经济发展的看法,其中“乌干达铁路”“近距离探索肯尼亚山”“东非高原”“徒步之旅”等十一章,最大程度还原了丘吉尔和他眼中的非洲世界。

03

去瑞典前,最好先读一本童话故事

你或许没有读过《尼尔斯历险记》,但你一定见过尼尔斯站在一只白鹅的脖子上眺望瑞典平原和灌木丛的画面。书中将北欧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人物心灵成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1901年文学奖设立以来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童话作品。

1902年,瑞典国宝级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öf)受瑞典全国教师协会的委托,撰写了一本适合儿童在学校阅读的有关瑞典的书,帮助孩子们了解瑞典的地理环境。

于是,这位富有冒险精神的女作家开始翻山越岭,走遍瑞典各地,收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动植物知识和民间故事。1909年,塞尔玛·拉格洛夫凭借《尼尔斯历险记》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获得了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同等的声誉。她的肖像甚至出现在瑞典20克朗的钞票上。

04

最擅长写游记的诺贝尔奖得主

印度裔英国作家VS·奈保尔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旅行中度过,瑞典文学院在2001年授予奈保尔诺贝尔文学奖时,称他是一位“世界性作家”和“文学旅行家”。

自20世纪60年代起,他游历加勒比海、非洲、美索不达米亚谷地以及他的祖国印度,并撰写了关于这些地区的游记。其中,最知名、最受赞誉的无疑是他的“印度三部曲”:《黑社会:记忆与现实相交的印度之旅》、《印度:受伤的文明》、《印度:百万人起义的今天》。

伊朗伊斯兰革命半年后,1979年8月,奈保尔再次踏上伊斯兰文化之旅:先到伊朗,后到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尼。半年间,奈保尔大量拜访当地民众,深入了解当地人文、政治,并创作了《在信徒的土地上》。

当然,作为最擅长写游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还有很多游记,比如《难以置信》、《失落的黄金国》、《非洲的面具》等,奈保尔的一生都在以“旅行者”的视角观察世界。

05

旅行去哪里好玩又便宜_旅行去哪_去哪里旅行

伊斯坦布尔文学界的代表

“当每一个奇怪的纪念碑

失落的帝国

以及历史遗迹的诗意哀伤,

我想象自己是唯一一个能够揭开这座城市秘密的人。”

伊斯坦布尔终于有了自己的代言人——奥尔罕·帕慕克。

1970年代,帕慕克还在大学学习建筑学时,便开始在自己的出生地伊斯坦布尔游荡。在《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一书中,帕慕克写道:“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我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它成就了今天的我。”

但仅靠文字还不足以表达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的热爱。于是帕慕克决定用照片记录眼前的城市风光。2012年和2013年,他用长焦相机在自家的阳台上拍摄了8500多张照片。

“这些风景反映了我自己的心理状态。

展现我内心的流动,

一种难以描述却又深刻的情感。”

在他拍摄的伊斯坦布尔,可以看到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远处的群山、海上航行的船只、天空中飞翔的鸟儿,这些都是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的沉思。

06

对自然的思考

对故乡和大自然的眷恋,对工业文明和战争的排斥,共同构成了黑塞作品的主题。1911年,黑塞厌倦了乡村生活,开始了为期八个月的印度之旅。后来出版的游记《印度游记》和小说《流浪者之歌》就是这次旅行的成果。

不过,与之前的篇幅较大、内容深入的小说相比,黑塞在50岁时创作的《纽伦堡之旅》读起来更像是一个普通人的旅行喃喃自语。

作为德国巴伐利亚州第二大城市,很难想象纽伦堡,很难想象这座城市在二战后几乎被完全摧毁,又被德国人一砖一瓦地重建。

“根据我的经验,施瓦本的神学家和语言学家都有快要错过火车却在最后一秒赶上火车的倾向。我们也是一样。这段历史很快就过去了,我不得不再次赶上去乌尔姆的火车。我差点错过,所以没有举行告别仪式。我在黄昏时分抵达乌尔姆。”

——《纽伦堡之旅》

07

青春是一场漫长的旅程

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于日本长崎,因父亲应聘英国萨里大学海洋学研究职位,他5岁时随家人移居英国。

少年时期的石黑一雄热爱音乐,5岁开始学习钢琴,后来也练习吉他,高中毕业后收拾行囊游历美国、加拿大,坚持创作音乐。

石黑一雄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歌手,但这次旅行为他后来的写作积累了不少素材。1983年,他开始发表《望山淡影》《浮世绘师》《别放手》《长日留痕》等小说,并于201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08

携带宠物旅行

约翰·斯坦贝克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萨利纳斯,在距太平洋海岸 25 英里的一片肥沃的农田中长大。1962 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同年,他出版了游记《查理和我》。

查理是他的狗。斯坦贝克曾带着它驾车穿越美国,并以堂吉诃德的马命名自己的车,那一年他58岁。他的儿子说,这是斯坦贝克因为知道自己将要死去,想最后看一眼美国而进行的一次旅行。

在书的开头他写道: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有一种渴望去别的地方,大人们向我保证成长会平息这种渴望。当岁月表明我已经长大成人时,中年才是治愈的方法。当我步入中年时,大人们向我保证年龄会平息这种渴望。现在,我五十岁了,也许衰老会平息这种渴望,但什么也没发生。轮船发出的四声刺耳的汽笛声仍然让我的脖子上的汗毛竖起,让我的脚轻拍。喷气式飞机的声音、发动机的预热声,甚至是鞋子在路上发出的咔哒声,都能激起这种古老的颤抖,让我口干舌燥,眼睛鼓起,手掌灼热,肋骨下的胃翻腾。换句话说,我没有好转;换句话说,我无法停止吃屎。我担心没有治愈的方法。这些知识不是让别人告诉的,而是让我自己去理解。”

【感谢今天的作者】

旅行者杂志

ID_旅行者杂志

今天有好东西

当地美食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