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征集了一波「出了本地就吃不到的美食」,后台涌入的海量投稿,馋得我们深夜流下了饥饿的泪水……挺开心的,即便是物流如此发达的2021年,还是有那么多我们没有见过的小众食材,出了本地就无法复刻的传统味道……来自漳林的林檎,软糯清甜,吃起来口感比释迦好。汕头有好几个地方有种植,其中气味最好的产自樟林,有一股独特的清香,别的产地吃不到。威海的青皮无花果,甜得不得了,但是成熟了不宜长途运输,只适合在威海和周边吃。国庆在威海玩的小编亲自认证,真的特别好吃。软糯香甜,像蜜糖一样甜到心里(当地还有无花果干卖,也特别香甜,比冻干草莓好吃多了!)
刚摘下来的新鲜荸荠杨梅,挺阔饱满,酸度刚好,有一种很难以形容也几乎没有替代味道的“杨梅味”。吃完以后酸甜感像跳跳糖一样还会在味蕾上闪……喜茶啊冰淇淋啊蛋糕啊的那些“杨梅味”和它不是一回事,太寡淡太平铺直叙了。
这样的味道,不来本地摘是吃不到的,基本上隔个几小时就能感觉到杨梅的刺变软了,风味淡了,散开了。友友们,爱莫能助。
南湖菱!软软糯糯远胜红菱!只有秋天很短的一段时间有(最近两周),南湖就是咱们中共一大的南湖。和一般的菱角不同,南湖菱青皮白肉,清甜甘脆,口感饱满。新疆的几十种葡萄,出了新疆就没办法保存:玻璃翠,玫瑰香……完熟的葡萄真的很香。本新疆人吃阳光葡萄觉得很一般,只是不酸而已,香气很淡,还卖的巨贵。新疆库车的彩虹市场,葡萄就有几十种,外省人实名羡慕了。在沈阳吃到的农民推板车卖的丹东草莓,熟度恰到好处,清甜,特别好吃。后来到上海也试过让一直买的水果店给发快递,号称是当天清早采摘然后直接高铁快运发出来的,但还是会有50%概率翻车,收到之后过熟,口感不够脆了。坐标哈尔滨,每年四月松花江里的开江鱼那叫一个鲜!!和普通的鱼比起来,开江鱼经过长达将近半年的冬天,闷在水下、头顶冰盖,体内的浊物都排的差不多了,只剩下纯纯的紧实的鱼肉,一点土腥味也没有,只剩下鲜味!开江鱼一年只有很短时间能吃到,而且出了东北可能就没有这种气候条件了,别的地方可能也有开江鱼但是没有东北的鲜嫩紧实。图片来自乡野吉祥。上海的青菜,专指本地矮脚青菜。每年冬天爸爸都会买。其他地方的青菜要么巨大无比,要么叶子稀疏,要么太瘦长,都没有矮脚青菜那样矮矮胖胖的可爱。人在美国漂了快十年,最想念的东西之一就是一口炒青菜,咸肉菜饭,青菜炒年糕,青菜粥。:“矮脚青”于上世纪80年代由上海农科院专家研究成功,并于1985年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10月,南汇农科专家对其进行改良,推出了2.0版“矮脚菜”,专业名称叫“南汇新场青”。这种菜菜叶多,菜杆短,肉质肥厚,味道甜糯。今天中午做了一大盘的白灼沙虫,沿海人民普普通通的午餐罢了。在本地当天新鲜挖的沙虫才会清甜爽脆,只要放进清水里白灼十几秒,捞起来配点蒜蓉酱,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沾,已经足够好吃了!沙虫,又名光裸星虫,生活在沿海滩涂沙泥底质海域,味道特别鲜美。闽南的土笋冻中,就有沙虫。:的确要吃新鲜的才肥嫩,很多店冷冻过的蜂蛹不好次了!可能因为水的问题吧,出了青岛的青啤味道绝对不一样。出了温州我就再也没吃到过好吃的带汤的糯米饭了,还有必须要吃的一碗猪肠粉。饱满的糯米与浓郁的肉汤结合在一起,一口下去不会觉得油腻,反而会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充实感。温州人的一天就这样在一碗糯米中粉墨登场。温州糯米饭的特色,就是加汤。以前一定要喊老板多加汤,后放油条,可能第一口甚至还有点烫嘴。但是对于寒风中依旧在露天支桌子的糯米饭摊来说,这一口下去全身就会暖洋洋起来。猪肠粉一定要配俗称的“鲜粉”才地道。猪血不腥猪肠干净,汤面清亮,再配上一小撮肉末和虾皮,再能卧上一个流心荷包蛋,简直就是豪华套餐汤一定是炖煮过排骨的肉汤,才会有千般滋味和新鲜的粗粉水乳交融。顺德的烧鹅,有一套独特的烧制方法和秘方,其他地方很难复刻。这家烧鹅棉是我最喜欢的店:看饱满透橘的表皮,便知烧制功夫到家,再看鹅腿位置发黑,是传统炭烧而非电炉烧的证明。因为只能外带,店家为了不让烧鹅皮变软,会特地不附盖子,连烧鹅汁也是整瓶附赠,讲究。一口咬下,脆皮略带焦香,肉质不干不柴,除了传统卤料香气,还带着一丝迷人的馥郁酒香。不用蘸汁,空口吃已经很绝了。喝港式奶茶真的只有在HK,之前在其他地方喝的都莫得灵魂。推荐一家湾仔的小店“我杯茶”,是一家港式奶茶鸳鸯专门店,进店就能闻到馥郁的红茶香,喝起来茶香奶浓,口感幼滑,回味还不涩,真的超级正!店主还是得过金奖的“茶王” 捞茶、煲茶、焗茶、撞茶、撞奶……动作干脆娴熟,一杯奶茶一气呵成。这次回家妈妈塞给了我一小袋酸菜,我们湖南土话叫昂菜,是用萝卜叶做的,酸酸的口感,外地的酸菜好像一般都是雪菜或者是芥菜做的。和小笋干,泡发切碎一起炒了,来自家乡的味道,外地完全找不到。无锡有一种口味叫菜猪油,用于汤圆/包子/玉兰饼(类似于油炸汤圆)的馅,口味是甜的蔬菜(通常是荠菜或者青菜),没在其他地方见过,跟榴莲一样,爱的人爱,不爱的人一口不吃。这个是特色小吃汽糕,多作为早餐,鲜辣柔软,真的是每一个婺源游子在异乡心心念念的味道,我从未在他乡吃到过近似的味道。下图是清明粿,跟别处的青团类似,不过是用米粉做皮,馅料咸口,有萝卜、雪白等不同内容,出了婺源也是吃不到的。出了当地就吃不到的食物,河南开封的桶子鸡必须拥有姓名。口感脆而咸香,鸡皮像是粤菜的白切鸡一样弹牙,但是肉是卤煮出来的,不用蘸水,直接吃,越嚼越香。如果来开封,当地人给你整一桌四凉四热的宴席,一定有桶子鸡的位置。只不过这道菜的工艺太复杂,配方也保密,整个开封也就两三家做的味道正宗好吃,外地人又不习惯口感,出了开封基本就吃不到。每次外地人指着路边山东煎饼摊问我正不正宗的时候,本沂蒙山人都有点崩溃。作为山东煎饼起源地,我们那边吃的煎饼,是一种杂粮面糊制作的大饼,基本款长这样。极薄,刚煎出来有粮食香,柔中带韧。因为是加了油去微微煎过的,外皮会焦黄带着一点虎斑,非常非常非常酥脆,即便是加了大量的蔬菜馅料,吃到最后,外皮都应该是脆的。我们的摊煎饼里不会刷酱汁也不会夹脆皮,望各位周知!面线糊!泉州的面线糊!丝丝滑滑入口即化若有似无的面线糊!出了泉州都找不到让人心服口服的店了!个人觉得厦门的面线糊偏台式,较粗,和泉州本地的完全不是同一款。还有烧肉粽!配上本地的高塔(高仔)甜辣酱再淋上店家自制的花生酱,是软糯好吃,触达灵魂的感觉。都是我在外地上大学时候想死的东西,在外地真没名气。葫芦头就是猪大肠泡馍,里头有猪大肠,我也是极少数爱吃葫芦头的妹子,葫芦头+千金不换,天下我有。回民的牛羊肉泡馍要掰得贼小,小时候大人讲的“蝇头”大小,虽是夸张但意思不差。但葫芦头的馍得掰大一点,像我都是两分钟搞定,所以我图省事也爱吃葫芦头。家乡的松圆子。这个叫法是闽西(古时汀州府一带)客家话的音译,并没有统一的普通话名字。当地饭店也鲜有提供的一种吃食,主要由地瓜淀粉、瘦肉等制作而成,每家每户使用的食材和做出来的口感都不完全一样,也只有家里和宴席上能吃到。礼云子是趁每年蟛蜞交配后,在母蟛蜞还未“散卵”时,捕捉蟛蜞并取其卵,一旦取到就要立即食用,不能隔夜。在广州人心里,礼云子(蟛蜞卵)珍贵程度不输秃黄油,颗粒非常细小,质感幼滑软嫩,入口鲜美,散发出来的浓郁香气,连顶级的虾酱都望尘莫及。面窝里能吸饱汤粉的汤汁,汤汁是猪肉碎里猪油、各种香料以及香花椒炒煮带一点油圈的清汤,配合着葱香味油炸香的面窝,是非常复合的口感。从打底的芭蕉叶就离不开本地,上面的各种食材都没办法copy:香茅草烤鱼、小锤牛肉干巴、舂鸡脚、包烧野生菌、傣味鬼鸡……数不胜数的宝藏!这几张芭蕉叶上承载了云南的绝味!从江牛瘪火锅,牛的第一个胃里没消化的草挤出来的汁煮的火锅,看起来非常劝退,味道确很惊艳,凉凉的口感中带着一丝草本清香。平时饭量只有半碗的我能就着牛瘪火锅吃三碗饭。冷蒸,别说你没吃过,可能听都没听过。保质期短,邮寄都不可能。它是由灌浆饱满、日趋成熟的麦穗,在除去麦芒麦壳后,经铁锅文火翻炒,再经石磨磨制而成的一种条形食物,在立夏时节、春末夏初上市。麦香浓郁,质地松软,入口糯韧,风味独特。冷蒸的时令性很强,在初夏的时候,一般为十天左右,麦子黄熟了,冷饤也就落市了。重庆市万州区这里,我们把粉蒸羊肉叫“羊肉格格”,其他地方都不叫格格,而且也蒸不出我们万州的水准。从容器、打底菜、肉质、佐料都有讲究,蒸出来的羊肉格格完全无膻味,肉细腻滑口。肥肠格格也是一绝,毫无肥肠的怪味,并且还是清淡口,就能压住肥肠的味,厉害哈!再点一碗海带汤或者萝卜汤,炒个时蔬,安逸惨了!广东普宁的肠粉,出了普宁,就算在深圳,也很难吃到这么美味的了。普宁肠粉是用米浆摊的皮,皮很薄很薄,跟潮州或者汕头的肠粉都不一样的!特点是里面可以加很多料,比较常见有牛肉、生蚝、豆芽、白菜、腐竹这些。也有人会加面在里面,就是肠粉炊面。普宁的甜汤,在哪里都喝不到老家的味道。最常见的是姜薯甜汤,连深圳都很少有卖。新疆的胡萝卜!我本人是完全吃不了胡萝卜的,因为基因的问题,吃部分十字花科的植物总觉得有股子怪味。直到去新疆玩!手抓饭的胡萝卜又香又甜!清炖羊排的胡萝卜又香又甜!离开新疆:对不起我不吃胡萝卜……我们用新疆胡萝卜做过羊肉抓饭。新疆黄胡萝卜非常甜,既能够解羊肉的腻,跟米饭的甜也相得益彰。炒螺狮粉天下第一,那种爽滑的粉真的出了广西就没有了,所有速食螺狮粉再怎么吹都没内味。因为本地螺蛳粉的粉和老友粉的米粉都是现做的,运到外地很难保证那种新鲜的口感。第一想起的实属云南的菌子,这次去云南赶了个菌子盛宴的尾巴,云南有80%品种的菌子不耐长途运输,出省就吃不到了。这次去旅游心心念念吃菌子,每种菌子下锅前服务员都要给你讲一下是什么,煮进去就全部不认识了……为了防止菌子中毒,每桌都会发一个计时器,还有个像尿杯一样的留样杯,取了样才能吃,据说有的馆子甚至时间不到不给发筷子,菌子配鸡汤真是太鲜了!焖子,是烟台独有的小吃,这次去烟台玩,每天最少都要吃1次!它是用番薯粉制成白色的小方块,然后在大的铁锅面上慢慢煎烤,煎至表面金黄内芯透明出锅,浇上虾油、麻酱,味道软糯又鲜美。暑假去香格里拉,当地人最爱吃的是藏牦牛。我们点了一盘牛干巴,是用藏牦牛做成的,第一口就让人难忘。藏牦牛切成片,炸得金黄焦脆,油份全都被逼出来了,不像其他地区的干巴那么湿软。薄荷叶是点金之笔,当地一定会放,酥得掉渣。放凉了依然特别好吃,越嚼越香,根本停不下来。第一次去贵阳吃到酸汤鱼,惊为天人,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好吃的食物?于是我们那三天每天都在吃酸汤鱼。酸汤是用番茄、小米椒与姜、盐、蒜、酒共同发酵产生的。非常浓烈醇厚,那种酸是那种鲜灵灵的酸,一点不寡淡。鱼肉紧实而不散,带着一丝淡淡的木姜子油香气。就像@有瑕说的:“其实我觉得所有的食物,最好吃的永远在原产地。食物到一定境界以后质量其实都很高,但是吴侬软语里的浓油赤酱,四川话里烫出的鲜嫩嫩的鹅肠毛肚,有其他任何地方都吃不出的氛围味道。”你们的家乡,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特色美食呢?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留言跟帖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